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9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了古代雅典、古代中国建筑的相关情况。

古代雅典雅典广场位于雅典卫城的西侧。雅典广场是市民生活的中心,除了日常经济生活以外,还是思想以及艺术交流的场所。雅典广场由一系列的建筑和室外空间共同构成,其中包括神庙、议会、法庭、工商交易设施、音乐厅以及图书馆等
古代中国《周礼·考工记》对各种城邑的形式、数量、规模和布局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一般都城有三道城墙:宫城、皇城、外城(郭)。
明清紫禁城严格地按“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北京故宫(占地72公顷)中,有一条2000米长的内河,20座桥涵,分布着宫、殿、楼、阁、亭、榭、厅、堂、廊、厦、门、庑,起伏错落,疏密有致,体现了传统宫殿建筑艺术的壮丽和雄伟
某学者认为,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学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27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工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指出:“红色旅游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成为展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有效方式,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请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选择一个区域或一座城市,拟定一个红色研学主题,并阐述理由。(写出所选区域或城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
2024-05-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江淮大地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产生过许多位历史文化名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李鸿章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进而得以长期手绾兵符,掌握着当时在国内堪称装备精良的淮军,创建了近代化的北洋海军;以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而出任封疆大吏,活跃在晚清政坛上长达40年之久。李鸿章本人不无得意地说自己“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梁启超甚至说: “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曰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中国近世史:此有识所同认也。”可见李鸿章对于近代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之大。然而,世人在不同时期对李鸿章的评价却相差悬远。稍微对历史有点兴趣的人都可能会了解到:早先李鸿章一直背着“卖国贼”的恶谥,被目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却逐渐被推崇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倡始人和先驱者。

——欧阳跃峰《李鸿章和他的幕府们》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心目中的李鸿章”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选角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认同是国民基于对国家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心理,是现代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话语是建构国家认同的有效媒介。(如下表)

认知型政治话语宣示“中国特色”:确认国民身份和政治认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向人民阐述国家的根本领导力量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人民宣示国家的发展方略和路径

态度型政治话语承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塑赞同性政治态度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承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承诺满足人民物质利益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向人民承诺建设美好家园
情感型政治话语凝聚社会价值共识: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担当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进人民的文化归属感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化人民的尊严和对国家的信念

“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激发人民自豪感和责任担当

——摘编自徐琳官文婧《“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与国家认同建设》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信息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和国家认同建设”的关系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存世的大量史料中,有很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字书写、镌刻在一起的,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合璧文字史料。

材料一   汉文、佉卢文合璧马钱是汉朝时期鄯善国(本名楼兰)的货币,其一面用汉文篆字标明币值,另一面正中为一马或骆驼图案,钱币周围一圈是佉卢字母,为佉卢王的名字。


材料二   唐长庆元年(821年)唐朝和吐蕃会盟于长安,翌年又会盟于逻些(今西藏拉萨),后在逻些立唐蕃会盟碑。碑正面西向是汉、藏文两体对照,左半藏文横书76列,右半汉文直写楷书6行,文义相同。


材料三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车里宣慰司印的一侧有道光十五年正月年款,另一侧有道字一千二百五号。印身还刻有礼部造等文字。此印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皇帝颁赐给车里宣慰司的官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融的相关史实,至少选择两个时期的合璧文字史料,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准确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51年,美国人列察克·梅里瑟·胜家发明了被誉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缝纫机。同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Singer SewingCo.简称“胜家公司”)成立。

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发展历程

1867胜家公司在英国设立分厂,并陆续在欧洲大陆建立了诸多分、子公司,是美国第一家在全球同时生产和大量销售同一种产品的跨国公司
19世纪晚期胜家公司制成世界第一台电动缝纫机,销量达135万台,基本形成一个专门从事分销及业务推广的网络
20世纪60年代胜家形成了遍布全球的3万多家专卖店和经销点的强大销售网络,并成功转向多元化经营。这其中包括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以后的航天飞机计划
1994胜家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在中国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上海胜家缝纫机有限公司
2005胜家最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由个人电脑控制操作的FUTURACE-200缝纫机,兼具多功能缝纫和电脑绣花,成为时装设计最理想的工具之一

——摘编自任永菊《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等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5月考前指导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高帝(汉高祖)唐太宗之所为,而察其心果出于义耶,出于利耶?出于邪耶,正耶?若高帝,则私意分数犹未甚炽,然已不可谓之无。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借,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若以其能建立国家、传世久远,便谓其得天理之正,此正是以成败论是非,但取其获禽之多而不羞其诡遇之不出于正也。……若论道之常存,却又初非人所能预。只是此个自是亘古亘今常在不灭之物,虽千五百年被人作坏,终殄灭他不得耳。汉、唐所谓贤君,何尝有一分气力扶助得他耶?

——摘编自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申报》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表2是1924年到1927年间《申报》呈现的广州镜像。

时间报道内容
1924年4月21日广州平民教育事业近日组织已略完备,定期本月12日举行读书大运动,择定第一公园为露天市民大会,并开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
1925年6月9日广州市教育局直辖80余校,请求发薪……市教育经费,中等各校欠发八月,小学校欠发七月,教职员穷窘已达极点,无从维持生活
1925年12月28日广州国民政府推行新官制改革:包括常务委员会的人数;废用委员长之名称,而用主席之名称;国民政府下设军事委员会和政治委员会;设立财政、军事、民政、市政、商务、教育、建设、农工七厅
1926年1月20日广州各界群众举行反对日本出兵东北示威大会,并发表宣言,以扬民气

——摘编自金宇《<申报〉中的大革命时期广州城市形象》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报道内容,概述其反映的这一时期广州城市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4-06-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10 . 【翻译的历史】

材料   东汉至唐宋期间,翻译的著作以佛经为主。从汉代开始,印度的佛教文化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翻译家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借助西方外来语创造了“唯心”“彼岸”“刹那”“姻缘”等全新的词汇。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去印度求经,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1335卷。此外,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明末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主持翻译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著作掀起了译书的高潮。徐光启在《几何原本》中引入了西方几何学概念中的“点、线、面、直角、曲线”等专有名词,将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理论与几何学相融合。徐光启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介绍了西方农耕、种植业技巧。传教士邓玉涵编译《泰西人身说概》和罗雅各编译《人身图说》,将西方先进的人身解剖学引入中国。

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指出“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提出开设外语翻译学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与列强交涉的语言障碍,再一次促使清廷官员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立。中国近代翻译家翻译了许多西方知名的政治思想和文学著作。严复根据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翻译了《天演论》:林纾翻译了《巴黎茶花女遗事》。一些介绍西方历史、法律的著作,诸如《万国公法》《公法千章》《西洋史撮》等开始出现。

——摘编自欧阳丁《从中国翻译史看中国译者地位的变迁》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论点,运用中外史实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史论结合)
2024-05-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