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文献《梦粱录》卷十八记载:“景定改元以来,朝家务欲平物价,纾宽民力,累降旨蠲免税……咸淳二年二月,又降旨蠲免商税五日,以便商贾……百姓与商贾等人,莫不歌舞,感戴上赐。此历代所罕有也。”这主要表明宋代(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被废除B.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C.免除商税以促进经济发展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
2022-11-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商代遗址中已有铸造青铜钁的作坊,并出土了钁范,表明青铜钁已批量生产。周人重中耕,中耕的农具也是青铜制作的。《考工记》中记载,青铜农具生产由“段氏”掌管,木制耒耜制作由“车人”掌管;《春秋》中记载中耕用的“钱”即青铜铲和青铜锄。材料表明先秦的农业生产(     
A.青铜农具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B.周代木制耒耜的使用数量比前代有所增加
C.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领域没有把木质农具完全排斥掉
D.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3 .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钱庄大量使用外国银行资本做生意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据1884年《申报》记载,天津的中国钱业公会有时不顾汇丰银行的牌价,以较低的利息吸引汇丰的顾客,使汇丰的放款业务受到不小的损失。据此可知,当时
A.资本输出已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外国银行尚未完全垄断中国金融市场
C.中国的钱庄完全依附于外国资本运营
D.西方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在华推行受阻
4 . 如表所示为先秦时期有关刑罚及法令实施的记载。这些记载
记载出处
“明刑(慎罚)"怀刑”“敏谏罚讼"《大盂鼎》
“流宥五刑(用流放的惩罚来宽宥应处“五刑’的人),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尚书.舜典》
“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比喻统治者宣布法令,不宜仅布之官府,而宣布之民间)《周易.小过》
A.表明先秦时期法制较为健全B.体现了德治的思想与精神
C.折射出法治思想得到了弘扬D.强调了统治者的道德修养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城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重要象征,中国古代把营建都邑视为“国之大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记载: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洛阳甚而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都指挥使李怀忠献言道:“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后来,在晋王赵光义的进一步劝阻下,宋太祖搁置迁都之事。

材料二   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划出个大概。第一条   从周朝至北宋时期,……第二条   从北宋至今,……。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下图为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摘编《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等

材料三   核心区作为一种政治地理学概念,是指国家内最重要的政治区或经济区所在,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中心区位。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大尺度的运移过程,从早期的长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封建时代的核心区是借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维系政治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系的。

——摘编自刘沛林《中国历代核心区的迁移及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君臣“迁都之议”针对的是怎样的社会局势?并指出古代都城选择重点考虑的因素。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都城开封在图中的位置(填写代号),概述西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后期核心区的突出特点。(联系具体史实进行说明)
6 . 据文献记载: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出现了唯一的一次负增长时期,由六万多党员锐减到一万多党员。究其原因,主要是
A.国共合作共产党员纷纷加入国民党
B.北洋军阀残酷镇压革命屠杀共产党
C.北伐战争中大量共产党员英勇牺牲
D.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镇压共产党
2021-07-0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93次组卷 | 4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人宇文懋昭《大金国志》记载:“(金)熙宗自为童时,聪明绝伦。适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韩昉及中原儒士教之,遂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棋象戏,尽失女真故态。”女真旧臣视其“宛如一汉户少年子也。”而熙宗则视女真旧臣是“无知夷狄。”据此可知当时少数民族政权(     
A.汉化程度不断提高B.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
C.极力保持民族特色D.民族对立情绪较为严重
2021-04-23更新 | 25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留学教育是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是我国留学生教育的一个鼎盛时期,《唐会要》记载:“贞观五年以后,太宗数幸国学太学。已而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日本学者木宫秦彦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曾列表考证出可知姓名的日本遣唐学生、学问僧共计149人。根据严耕望先生的考证,“自太宗贞观十四年新罗始遣派留学生起至五代中叶,三百年间,新罗所派遣之留唐学生,最保守之估计当有两千人。”大部分留学生都会进入国子监学习。据《唐六典》等记载,开设有《周礼》《礼记》《国语》《说文》等课程。通过这些学习,留学生们领悟到了中华礼仪之精要,了解并吸收了中原王朝以儒家为主导的各方面的先进文化,增加了对唐文化的认同感,奠定了儒家文化对周边各国文化强势输出的基础。

——摘编自赵蓉《唐代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二   清末民初,留日学生人数之多前所未有。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试图从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秘方”,将日本作为学习西方文化的中转站。周作人说:“我们往日本去留学,便因为它维新成功,速成学会了西方文明的缘故。”正是出于这种动机,留日学生在日本创办了近百种刊物,如《民报》等,并大量翻译西书,极力推动西方先进文化向祖国的传播,以促进“中国之醒悟”。因此,强烈的忧患意识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先是参加了辛亥革命,后又发起并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如陈独秀等。

——摘编自刘洪英《略论清末民初的留学生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末民初与唐朝时期留学教育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留学教育的积极影响。
2021-04-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据记载:自北宋至明清千年以来,千年古村浙江宁波走马塘的陈氏家族中前后出过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陈氏家族可谓是古代中国的第一学霸家族。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会是
①宋代科举取士名额的扩大②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实行
③对“学而优则仕”的崇尚④自古以来此地文化的发达
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