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秦朝和元朝的统治疆域较前朝空前扩大,所以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郡名曰内史、三川、河东……汉中、巴都,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

——明张岱所著《夜航船》

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此种制度的设立在政治体制上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的改革有何作用。

(3)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谈谈我们可以得到的规律性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


材料三: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
收入概况工种数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9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16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6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在英国发生?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3)从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交通运输领域、人类进步、世界市场的影响等方面谈谈有什么不同。
2018-05-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治者自称“天子”,他从天那里接受统治人民的“天命”。告诉人们季节的天文历法成为天命的象征,因此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成为帝王政治的首要任务,所谓“现象授时”。同时这也是帝王的特权,对此帝王统治者们都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改变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味。改历不仅是专业的天文学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除了历法以外,占星术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对应宇宙论中的重要一环。在天人对应的体系中,各种天文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汉代的董仲舒把这一理论发挥到极致,提出“天人相与之际”的灾异谴告学说,使占星术也成为国家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摘编自孙小淳《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牛顿生活在欧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他可以称为近代伟大天文学家。自伽利略发明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以来,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范围迅速扩展,牛顿由于了解了白光的组成,因而于1668年设计制成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这样牛顿为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制造奠定了基础,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牛顿在天文学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对行星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考察,对于潮汐现象,牛顿也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这是太阳和月球引力造成的,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启迪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影响世界进程的科学巨人》《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天文学发达的原因及“天人感应”学说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在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天文学对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改变了美国处理与欧洲关系的方式,为此也改变了欧洲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纪念马歇尔计划讲话50周年时讲话

材料二

2013年9月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习近平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10月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国决定成立“亚投行”
2014年11月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启动

—整理自“百度.百科”:“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马歇尔计划出笼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2)综合材料一、二,从实质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观点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21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在外交领域为世界和平发展所作的贡献。

2018-05-01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统一市场启动后,欧洲国家建构以欧共体为核心、欧自联为中间层、东欧和中东为外层的“三个同心圆”泛欧自由贸易区。在北美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推动下,美国与拉美的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在亚太地区,随着亚太经合会议的举行,确定了地区性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最终目标。在三大经济圈中,一体化程度最低的是亚太经合组织,单单实现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就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区域经济集团的横向扩展上,区域合作程度的深化上都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快。而中国与台湾省同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越南加入东盟,都是地缘经济因素超过地缘政治因素考虑的表现。推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国家组成经济集团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发展。
材料二
区域集团化这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必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国民经济外向度的提高,给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和重要机遇。区域集团建立力求提高其内部经济一体化程度,为保护其内部市场,导致贸易保护。我国已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作用,亚太地区又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潜力巨大,这为我国提供了较好的周边环境。各区域集团间在以争夺对方市场为重要目标的竞争与合作中,大都看重了我国市场的潜力和前景,纷纷来中国寻求贸易机会,加强与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合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高继宽《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请你谈谈中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应采取的措施。
2018-05-02更新 | 94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回族自治区育才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领域的哪一次重大变革?指出这一变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

材料二: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大约只有8-9英镑,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又增长80%,到1860年再增加一倍,……

在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51年上升到50.2%,1911年达到78.1%,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5%降至21.9%.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还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恩格斯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2)依据材料二,说明这一重大事件对英国社会和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谈谈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四:现代工业和生产所需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和石油。据美国石油协会估计,地球可能储藏有近2万亿桶石油,可人类开采不到95年。而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排出大量有害物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材料五:《12英尺的战利品》是美国一位摄影家于1908年拍摄的。图中几位伐木工人正骄傲地炫耀即将被他们伐倒的巨树。巨树轰然倒下,随之而来的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请回答:
(4)结合材料四、五和你的生活实际,指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之赋,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八家,即陆贾、朱建、赵幽王刘友、贾谊、庄忌、枚乘、淮南王刘安(赋八十二篇)以及未具名的淮南王门下群臣宾客,作品共一百七十二篇。汉武帝著《李夫人赋》《秋风辞》两篇赋流传下来。

—摘编自《汉赋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曲不离词,词不离曲,桐辅相成,曲词共同走上了繁荣之道。词发展到后来,不再是音乐的附庸,而是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了。到了宋代,词很快发展起来,大批的官宦、文人、歌伎、百姓纷纷填词,词这块处女地处处是耕耘者。在宋代,造纸术和印刷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刻印的书既多且佳,这无疑推动了词的传播和发展。

—摘编自樊宗有《浅析宋词兴盛的原因》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产也。

—摘编自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及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与关税法案》,1988年经里根总统签署,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的《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都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摘编自吴学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英国相比,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认识。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0年6月25日,在中国东邻朝鲜半岛上发生了一场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给半岛的南北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西方的习惯观念认为,在战争中打败大国军队的国家才具备公认大国的条件。就这个意义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

中国在这场战争爆发四个月后“以志愿军名义”派兵参战,确是迫不得已,不过最终还是达到了维护我国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双重目标。斯大林等人在朝鲜战争前的决策虽有重大错误,但毛泽东在战时的决策还是高明的。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近些年来国内出现一些否定抗美援朝的论调(不论是出于无知或是别有用心),都是十分荒谬的。

——《朝鲜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美援朝的认识。
2018-05-18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工业化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围绕这一主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在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

材料三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年: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年: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年:宏观调控经济着陆

“十五”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是哪个国家?这一事件的发生产生了那些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存在着哪些阻力?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个五年计划周期,围绕主题词谈谈你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

2018-05-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