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
A.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B.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
C.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D.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创办于20世纪初的上海《时报》在评论某一事件时指出:“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军械,与政府俨然有对峙之势矣,而政府亦以对峙相待,命陆军大臣统近畿军队乘车而下,相见于江汉之间。是役也,南北战欤?人民与政府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将大异。”这一评论
A.支持了国民革命
B.声援太平天国运动
C.肯定了南昌起义
D.针对的是武昌起义
3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21-12-11更新 | 196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史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12-01更新 | 756次组卷 | 3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 唐太宗十分重视对官吏的管理,以此营造廉洁的社会风气。唐太宗强调“廉洁兴国,贪奢丧邦”,唐太宗曾告诫群臣“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谕劝百官不要因贪图钱财而毁了身家性命,并要百官“深思此言”。唐太宗对魏征的褒扬几乎家喻户晓。魏征死后,唐太宗“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并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唐太宗思念魏征,常常到凌烟阁去看他的画像,叹息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鉴矣!”唐太宗李世民就十分注重道德教化,并以身作则。他患有气疾,不适合住在潮湿的地方,但他却在隋朝比较阴潮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他多次对太子和大臣们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十一年(637)颁行的《唐律》,根据唐太宗“按举不法,震肃权豪”的意志,制定了一些约束权豪恣意横行的刑律,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一份宝贵的法学遗产。

因此,贞观年间统治集团成员一般都能做到洁身自好、清廉自重、勤俭自持,涌现出魏征、马周、王珪等一批清官,上层人物几乎没发生过一件严重的贪污案件,并带动全社会形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风气。

——摘编自赵克尧、许道勋著《唐太宗传》


(1)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整顿吏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整顿吏治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获罪于天,不可祷也”B.“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C.“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D.“不语怪、力、乱、神”
8 .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2016-11-27更新 | 418次组卷 | 2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300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鱼鳞册始行于洪武二十年。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据史载:“(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其衣食全恃此。”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和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
(3)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2020-01-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梁启超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这反映了梁启超
A.对百日维新失败感到遗憾B.强调国民素养的重要性
C.放弃资产阶级改良道路D.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2020-03-30更新 | 394次组卷 | 1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补习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