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
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2016-11-27更新 | 2102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近日透露,自己即将离开央视,重返传媒大学进行“口述历史”的教学和研究。“留住过去的声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口述史学正在兴起。下列主题不适合今天按口述史方法研究的是
A.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B.文革时期民众的生活
C.南京大屠杀证据研究D.二战期间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2016-11-27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个形似制酒用品的青铜“蒸馏器”,经专家鉴定、在该文物中发现了芋头的残留物,一些学者据此认为汉代已经可以蒸馏白酒。但一般认为中国最早有关蒸馏酒的蒸馏器的记载出现在元代文献,目前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元以前有蒸馏酒。上述对蒸馏白酒的不同认识说明
A.出土文物是判断真相的决定因素B.历史研究需注意史料的互证
C.不同史料导致历史史实的多样化D.历史事实年代久远难无法断
4 . 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迥异。《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历史长河里,我们看不到任何真实的事件,因为,所有的事件都已经过去,后人只能从各种遗留的残迹中寻求事件的脉络,解释曾经的因果。”这段话说的是
A.历史学即对史料的阐释
B.历史是由谎言组成的
C.历史学科的学术影响
D.历史真相永远不可能发现
2019-04-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早培班)

6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匈奴列传》:“元鼎(汉武帝年号)四年,汉度河(度河:指今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南北走向的黄河段)自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以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县),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史记•平准书》:“元鼎六年,数万人度河,筑令居,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侯仁之教授在乌兰布沙漠北部黄河西岸,发现了三座汉代古城遗址:三封,窳浑、临戎(均属朔方郡)和分布甚广的汉墓群,推定这里是汉代的一个农垦区,当时的渠道已被流沙淹没。

——据邹逸麟《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在黄河上游地区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政府在黄河上游地区活动的影响。

(3)研究西汉时期黄河上游自然环境的变化,收集一手史料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018-02-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16年1月5日,在传言张献忠“江口沉银”区域发现一批珍贵文物,除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后形成证据链证实了张献忠在当地“千般沉银”的民间传说。对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民间传说是第二手史料,史家可根据传说开展历史研究
B.民间传说属于人类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历史
C.民间传说属于口述史料,可以成为考古发掘的主要依据
D.民间传说属于间接史料,惟有经考古论证方可成为信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玉米来华时间的研究分析
著作作者时间记载内容历史结论
《农政全书》徐光启明代在中国最早称呼其为“玉米”玉米在明朝中叶以后便已传入中国
《金瓶梅》兰陵笑笑生明代提到过“玉米面鹅油蒸饼”的做法
《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黄邦和现代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

对上表内容,最合理的解释是
A.史料来源广得出的结论更接近真相
B.历史结论需多个史料进行实证
C.解读玉米来华首先要甄别史料真伪
D.玉米来华的历史解释不够严谨
9 .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双语证据汇编,后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李顿调查团。因这一证据汇编具有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这一事件反映了
A.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D.国联的调查结果决定了事变的性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不同史料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
史料出处
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民教相仇都门见闻录》《刘以桐,义和团民》
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奉案杂存》《劳乃宣,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官员》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刚毅,主张利用义和团的官员》

A.上述史料还原历史真相
B.历史叙述具有主观色彩
C.亲历者的叙述真实可靠
D.阶级立场决定历史叙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