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9 道试题
1 . 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电影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B.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D.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
2023-01-07更新 | 317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5-2016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四)历史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除了1851年、1852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伦敦和利物浦的商界……希望:自1842——1844年签订的条约应予修订……中国关税应予重订;另外,所有的外国人均可进入大多数的港口,甚至可以沿河道和运河深入中国的内地。

——《两个世界杂志的年鉴》第7期(1856——1857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2—1855年间英国输华商品量变化的趋势,说明一个商品在华“销路不广”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这不能反映

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
A.洋务运动的足迹B.外商企业的创办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五四运动的影响
4 . 下图是1949-1965年中国粗钢产量变化趋势图。其中,1953-1957年粗钢产量增长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八字方针的提出和落实
5 . 制作学习卡片是积累和掌握历史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卡片一

主题:二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大事记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强大的实力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同年,美国开始制定和实施欧洲经济援助计划;1947年,美、英等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7年,苏、波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苏联等6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卡片二

主题:20世纪50—70年代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

1.20世纪50年代,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3.1057年,中国完成“一五计划”,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4.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它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根据卡片一,指出二战后初期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
(2)根据卡片二,列举20世纪50—70年代崛起的新兴力量。
(3)综合卡片内容,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16世纪以前相比,18世纪后期世界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导致这种趋势加剧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应怎样应对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2021-01-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7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下表是1913-1921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表。下列不能解释表中变化趋势的是
A.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D.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
2021-01-0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7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阿尔德伯特在《欧洲史》中说:“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这些变化说明欧洲发展的趋势是
A.走向联合的欧洲B.实现经济一体化
C.加强政治上的联合D.强化欧洲各国的壁垒
9 . 下图是学者绘制的“当代世界格局的转型”模式图。据图可知,该学者认为
A.利益矛盾是促使三支力量分化站位的根本原因
B.当代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与单极化趋势并存
C.不同力量的外交策略与实践影响格局性状变化
D.中间游移力量成为两边力量角逐和抗衡的关键
2020-08-04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亦即所说的诸子百家时期,中国思想和文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突破”。一批.又一批思想家先后涌现并成为中国思想的象征或代表,他们纷纷立说,成一家之言,使中国历史第一次享受了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蜜果,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基因,在秦之后的中国历史中,它或被重新点燃,或被创造性地转化。

——摘编自《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材料二 中国近代思潮承受国族多难的强烈刺激,为了奋起自强,不能不有见贤思齐之想,企能在学得西法之后,保种救国。这一危机感,使许多人扬弃自己传统,拥抱西方文化。于是,视保守为落伍,学西.方为现代,遂成为一时风气,而社会进化论只是这种风气的辩解而已。其后果,则是以“革命”一刃切断过去,但也确实发挥了鼓吹的功效。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