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四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956年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相比辛亥革命“新”在何处?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中共为继续革命,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革命成功后,新中国在民主宪政建设方面有何制度创新?
2016-11-2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市五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2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共十八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上的建设成就。(各举一例)
3 . 到2020年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有七十五周年。七十五年,大国关系影响着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变化又促进大国关系的调整,这也是近代以国际关系变化的总体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1950年)

材料二 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
(2)归纳材料一、二的双方国家在合作目的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与意义。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新的国际格局确立的因素。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请举两例说明。
2021-09-3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七七事变爆发前,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周期性纪念“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当时虽有国家层面的纪念活动,但始终未将这些事变列为正式的国家纪念日。1938年,南京国民政府将7月7日定为“抗战建国纪念日”,这体现了
A.群众积极参与抗战纪念活动B.保卫首都南京已经刻不容缓
C.政府重视抗战动员和政治宣传D.国共双方抗战理念达成共识
2020-07-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孙思邀,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目睹民众缺医少药,毅然放弃仕途,立志做一名“苍生大医”。他以历代名医为榜样,刻苦钻研医药典籍,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先后撰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以“千金”两字命名。该书搜集整理了6000多种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自古以来至唐初的医药学成就。他提出行医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精”,即精深的医学造诣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诚”,即对病家、对同道怀有一片赤诚之心。在治疗学方面,他对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有比较突出的创造性。他还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卫生,强调妇科病的特殊性和小儿护理的重要性。孙思邈与唐朝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人们为了纪念孙思邈,尊其为“药王”,“箫鼓年年拜药王”,已成了孙思邀故乡人民千百年的习俗。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思邈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思邈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7 . 15世纪,意大利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豪华的法衣和铮亮的银圣器与俗人的队伍争奇斗艳,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这一现象说明
A.罗马天主教会生活奢侈腐化B.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
C.新教在意大利取得主导地位D.教士生活观念受到文艺复兴影响
2020-01-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8 . 1992年,许多国家举行纪念哥伦布成功远航美洲的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面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印第安人后裔这样说的理由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西班牙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使印第安人数量大减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到美洲,客观上起到积极作用
C.美洲大量金银被掠夺
D.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写道“隋炀帝本好辞华,所设的进士科,或者不过是后汉灵帝的鸿都门学之类。……这是制度本身的变化,不能执后事以论其初制的。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德主才辅的人才观逐渐形成
B.科举从学术研究转为选才手段
C.选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选官考试内容日趋经世致用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