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教化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私学除有与官学相同的教化形式外,由于它本身的一些特征,更多地表现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秦禁私学是教育史上的倒退,而汉朝官、私教育结合的方式无疑是统治术上的智慧。史料中也常见私学的老师、勤学修身的士人、居住于乡间的旧吏、以及游侠、豪强、宗族长老等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乡民,这胜过形式意义上的教令和劝说,而且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民,势必固化为乡民内在的理念。在汉代,地方官吏的示范也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据《后汉书·李膺传》说李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思成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益州纪其政化”。

——摘编自王育《秦汉乡里教化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教化的客观有效性是十分明显的,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民族性格的生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社会发展的后期,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和在此基础上的教化活动成为了固化社会发展的障碍,导致社会发展滞后。古代的教化只有教化主体的主导性而无教化对象的主体性,教化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或者干脆就是怀着功利的目的,形成了对人的普遍压抑,不利于社会的革新、思想的进步,从整体上有碍于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另外,古代教化之下的人们普遍“重德性,轻知性”,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也不符合科学精神发展的要求。

——摘编自王永祥《中国古代教化方式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乡里教化的主要形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教化的价值与局限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的另一个重大后果,便是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也密切了,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到18世纪后期,大陆之间的贸易发展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大西洋贸易尤其如此,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烟草、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因为种植场生产的是单一作物,所以种植场需要进口一切日常必需品。……这些种植场也要求进口劳动力,所以就导致三角贸易的繁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额缩小到1919年前的水平。大危机使各国实际收入和物价水平暴跌,减少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同时出口国出口锐减,降低了出口国家的外汇收入,而每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相应地缩减其国际开支并保护黄金和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争取多出口少进口甚至不进口,以求国际收支平衡。为此,各国纷纷采取提高关税和贸易管制等手段。这些手段动摇了自由贸易体系的基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缔结后,多次进行减税谈判,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战后初期的汇率波动和经济动荡,增加了投资,扩大了世界购买力,也促进了世界贸易。1986年与1948年相比,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增长了36倍和38倍,同期国际贸易额已逾20000亿美元。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新编世界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殖民扩张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资本主义各国采取的贸易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贸易发展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14世纪是英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农民逐渐拥有了自由劳动的权利。随后,获得个人自由劳动力的农民要求获得领主自营地的承租权。对个人劳动力的“所有”以及货币契约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变为自由民的个人财产,小块土地所有制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租地农场这一崭新的土地经营方式首次在英国出现,传统农业变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17世纪的欧洲“农业革命”以一系列技术革新与革命而著称,其实它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所有权发展的革命。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我国地区辽阔,经济落后,发展又很不平衡,加上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一般是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分散,生产周期较长,多方面受着自然条件的制约。这就要求生产关系必须适应不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要求农业生产的管理有更大的适应性和更多的灵活性。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社队,以至在同一个生产队,都应从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允许有多种经营形式、多种劳动组织,多种计酬办法同时存在……凡有利于鼓励生产者最大限度地关心集体生产,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

——摘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1980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农业变革的基本历程,归纳这一历程体现的主要线索。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核心内容和现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从历史影响的视角比较中英农业变革的主要异同。
2021-05-24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卷03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焦云龙(1840-1901),山东人,清同治年间进士。历任陕西省三原、安康、富平等县知事,绥德、商川知州,潼关厅同知等职。凡到任之处,则教民致力开垦荒田、疏通河道、勤俭耕稼、植桑养蚕、纺织编造;设育婴堂,创利民事业;提倡教育,兴办塾学,刊印古籍,重修县志。先后兴修三原的正谊书院、富平的湖山书院、潼关的关山书院等。断案巡狱方面,亦素称公正。在招徕移民方面,焦云龙多次筹集银两,安置外籍流民,甚至给予一定量的种子、牛和“安家费”。境内荒地很快变成沃壤,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焦云龙被称为“焦青天”。据统计,当时迁居三原、富平、阎良、临潼、高陵、蒲城等地的山东移民就达30余万人,山东移民居住的村落多达400多个。1901年焦云龙病逝,万千百姓自发赶来吊唁。他居官28年,身无遗物,治丧无着,赖众人集资才得以下葬。

——摘编自吴树民《一代廉吏焦云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焦云龙在陕任职期间的施政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焦云龙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的原因。
2021-12-10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高考全国二真题历史变式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定民之居,成民之业”,管仲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工商专心本业,免服兵役。士乡即农乡,平时农夫耕田,战时当兵。士乡规定:“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每家出兵一人,“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这是兵农合一的劳动力编制,对于加强齐的国力当然起不小的作用。管仲相桓公,制定了“尊王攘夷”的策略,对于团结友邦、打击敌对势力,提高本国在列国中的地位,收到显著的效果。据统计,齐桓公在位的四十余年间,齐会盟诸侯二十六次,用兵二十八次。这都有管仲的功劳。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在齐国采取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周代政治中,“乐”和“礼”具有同等的地位,即所谓“礼乐行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因此就有了“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理论概括。这说明周代“乐”和“礼”结合的目的是
A.巩固并扩大统治疆域B.维护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C.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D.保证对封国的集权控制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 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学术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喜爱表为部分学者观点。

序号

作者

观点

赵晓兰

工业革命改变了“女性在家庭当中的屈从的地位”。

孙炳辉

工业革命变革社会生产关系,破除了陈腐观念习俗,保证资本主义完全战胜封建主义。

朱玉龙

工业革命引领的机器发明与生产推动了制造技艺的提升,也直接导致了欧洲管乐器的改良。

钱乘旦

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倒贵族地主阶级工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

管佩韦

正是这最残酷的压榨成就了最彻底的革命精神,最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无数无产阶级在苦难中得到集中和锻炼,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王同彤

一是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主体,努力在框架内进行上层议会改革……一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以集会斗争为主要形式,走下层激进路线,试图获得权利……

李金展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变革……给画家在思想领域、生活环境、绘画题材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带来的诸多影响与转变,从而促成这一时期英国绘画的缤纷世界。

马缨

大工业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在工厂这样集体劳作的环境中,女工们的政治眼界得到了开阔,女工在工会等维护自己利益的各种活动中接受锻炼和考验,不断成长和成熟起来。

材料二1842年,英国废除了自1774年以来的机器出口禁令;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取消农业进口保护性关税;1849年,实行了将近200年的《航海法》被终止;1860年,英国单方面取消贸易和关税上的所有限制……英国在1850—1870年间,棉纺织品出口的价值和数量均增长了大约150%。同时,英国钢铁的产量占欧洲产量的份额从1838—1842年的54.2%上升到1851—1862年的58.5%。……大约从19世纪70—80年代开始,英国形成了“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的工业贸易结构。英国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带有很大的欺骗性。

——摘编自邓久根、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1)对材料一中的观点进行归类,并分别概括其研究的角度。(要求:写出序号即可,研究角度指向明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外贸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
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
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2021-06-15更新 | 2163次组卷 | 33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