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工业文明的产生,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在此背景下,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影响了中国。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百数十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两个时期,这种联系是怎样体现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2020-07-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1927—1937年,是挑战重重的十年。

材料一       中共的革命策略基本由斯大林在几千英里之外遥控的,他的指令时而是凭空想象的产物,时而是与托洛茨基争吵的结果,国共分裂后,托洛茨基认为中国革命已跌入低潮,需要采取谨慎的和平渗透政策。但是,斯大林坚持称中国革命处于高潮阶段,故应完全开展武装活动,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最终,斯大林在权利斗争中取得胜利,于是向中共发来武装暴动的指令。然而,城市起义接连失败……在 1927 年八月七日的会议中,中共领导层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组,之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使他最终获取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的内容以及共产国际在中国所下达的指令政策无法取得成果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地位的急剧改变,与共产国际世界革命战略的根本转变相符合。共产国际在欧洲面临着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崛起,而在亚洲面临着军国主义日本之崛起……在中国,组建统一战线的政策还可以缓解国共两党的矛盾……在中共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在爱国民众尤其是在北平,南京和上海的青年中激起了强烈反响……蒋介石急切想要一劳永逸地消灭共产党,派张,杨两位统帅对共产党发动进攻,但是张学良发动兵变软禁了前往战线的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救国对外”。经历这一事件后,蒋介石承诺只要共产党答应支持三民主义,就可以参加未来的抗日战争,至此,剿共停止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统一战线能够建立的原因。

材料三 国民政府在这十年中,其统治有得有失。十年得失的简要回顾如下:

一方面,主要成就有:1金融改革:用银元代替银两,推行纸币“法币”政策;

2关税自主:列强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3收回治外法权:1943 年,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结束

4交通与工业发展:交通得到极大改善,虽在工业化方面没有取得显著进步,但在一些轻工业领域出现了颇大的进展。

5教育:取得显著进步。

6新生活运动:某种程度上确实早造就了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在日本人入侵面前有所作为的情感。

7文学界:文学活动非常活跃,多数作品都反映了当代现实。

但是,第一,对社会和经济改革的忽视:由于国民党和中产阶级(主要是各种商人、实业家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不重视,农民的苦难已经达到了极端危急的地步,农民被剥削到了极致,只有一场革命才能拯救他们。

第二,财政上的不负责任:政府财政从未达到财政均衡,而是靠赤字开支来维持。


(3)根据材料三,对国民政府的十年得失用一个词语或一句简练的话进行概括,并对你所概括的内容进行解释。
2020-06-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南方寺院经济发达,政府税收充裕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C.江南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增强国力D.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4 .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年代科技发明
(件)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452862%1738%
公元4011000453271%1329%
公元1001年—1500673857%2943%
公元1501年—1840472194%45396%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是四大发明。图一、图二分别能反映其中哪两大发明?这两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的变化,并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地位变化的原因。
2020-11-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育英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和平计划”参加了巴黎和会。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1)签订公开和约,杜绝秘密外交;

(2)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

(3)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4)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

(5)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之正当要求;

(6)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7)(8)(9)(10),有关比利时法国德国的划界与领土及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11) (12) (13)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及土尔其,波兰的领土主张。

(14) 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1918年10月,美国官方对“十四点”作了注解,将美国的意图说得更加明确。

前八点是务必达成的强制性目的,后六点为非务必到达的目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十四点和平计划的前六点的具体的目的及其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的十四点和平计划失败的原因
2020-06-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和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摇篮。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之所以得到如此辉煌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实行民主制是政体上的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民主制中有不少内容源自原始社会的民主习惯,可以说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当然也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雅典公民共同的价值观和亚非文明的影响等内容都推动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繁盛。

——《古代希腊文明》

材料二   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能做到什么。”著名思想家伊索克拉底指出:“雅典的学生成为了其他人的老师,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

——《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

材料三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世界上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罗马法进行评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孳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并指出二者的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朱熹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