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

材料二   1929年《考试法》规定的参加高等考试应试人需具有资格(部分)

序号资格要求(满足任一条件即可)效果
1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19311948年,取录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
2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
3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
4经普通考试及格四年后或曾任委任官及与委任官相当职务三年以上者
5女子(有相关证书或审查及格)可以参加考试(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

——以上材料都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征。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意义。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皇帝。有人认为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可简单用“文治武功”四字概括,其卓越的功绩在于承前启后,独具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唐太宗李世民,年青时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近代理学家曾国藩说到:“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唐太宗诞号文皇帝),宋之仁宗,元之世租,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摘编自(中国史上十大开疆拓土的皇帝》


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两位君主的认识。(要求: 表述成文,史实充分,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3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一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怎么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新的表现。
4 . 工业文明的产生,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在此背景下,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影响了中国。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百数十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两个时期,这种联系是怎样体现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2020-07-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以年代印记来整理新中国的外交时,概括为: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一大片,70年代大突破,80年代新调整,90年代无敌国、伙伴多……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调整是指      
A.调整不合时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彻底放弃意识形态外交重心向西
C.服务改革开放,反霸权主义、不结盟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20-06-0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国乃春秋时代以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为“新型国家”。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了“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及完善。在民族交融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同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国家形态和民族意识发生的变化。
7 . 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

建筑是流动的诗篇,是凝固的历史。一个朝代的都城,往往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面是唐朝、北宋及明清时代的都城布局图。请你从下列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中国古代都城变化的规律并简要述评。


2020-06-08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1927—1937年,是挑战重重的十年。

材料一       中共的革命策略基本由斯大林在几千英里之外遥控的,他的指令时而是凭空想象的产物,时而是与托洛茨基争吵的结果,国共分裂后,托洛茨基认为中国革命已跌入低潮,需要采取谨慎的和平渗透政策。但是,斯大林坚持称中国革命处于高潮阶段,故应完全开展武装活动,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最终,斯大林在权利斗争中取得胜利,于是向中共发来武装暴动的指令。然而,城市起义接连失败……在 1927 年八月七日的会议中,中共领导层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组,之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使他最终获取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的内容以及共产国际在中国所下达的指令政策无法取得成果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地位的急剧改变,与共产国际世界革命战略的根本转变相符合。共产国际在欧洲面临着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崛起,而在亚洲面临着军国主义日本之崛起……在中国,组建统一战线的政策还可以缓解国共两党的矛盾……在中共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在爱国民众尤其是在北平,南京和上海的青年中激起了强烈反响……蒋介石急切想要一劳永逸地消灭共产党,派张,杨两位统帅对共产党发动进攻,但是张学良发动兵变软禁了前往战线的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救国对外”。经历这一事件后,蒋介石承诺只要共产党答应支持三民主义,就可以参加未来的抗日战争,至此,剿共停止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统一战线能够建立的原因。

材料三 国民政府在这十年中,其统治有得有失。十年得失的简要回顾如下:

一方面,主要成就有:1金融改革:用银元代替银两,推行纸币“法币”政策;

2关税自主:列强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3收回治外法权:1943 年,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结束

4交通与工业发展:交通得到极大改善,虽在工业化方面没有取得显著进步,但在一些轻工业领域出现了颇大的进展。

5教育:取得显著进步。

6新生活运动:某种程度上确实早造就了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在日本人入侵面前有所作为的情感。

7文学界:文学活动非常活跃,多数作品都反映了当代现实。

但是,第一,对社会和经济改革的忽视:由于国民党和中产阶级(主要是各种商人、实业家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不重视,农民的苦难已经达到了极端危急的地步,农民被剥削到了极致,只有一场革命才能拯救他们。

第二,财政上的不负责任:政府财政从未达到财政均衡,而是靠赤字开支来维持。


(3)根据材料三,对国民政府的十年得失用一个词语或一句简练的话进行概括,并对你所概括的内容进行解释。
2020-06-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和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摇篮。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之所以得到如此辉煌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实行民主制是政体上的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民主制中有不少内容源自原始社会的民主习惯,可以说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当然也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雅典公民共同的价值观和亚非文明的影响等内容都推动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繁盛。

——《古代希腊文明》

材料二   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能做到什么。”著名思想家伊索克拉底指出:“雅典的学生成为了其他人的老师,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

——《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

材料三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世界上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罗马法进行评价。
10 . 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合度达到最高点,父、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消灭这一“陋俗”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改革的实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