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清代湖南耕地面积情况表

清代湖南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说明
A.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B.农业生产区域格局发生变化
C.玉米广泛引种推动垦荒运动D.湖田区域改造取得成效显著
2020-11-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三次双基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20世纪5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教育", 60年代强调“教育内容现代化”并革新教材,但效果不佳,70年代以来又“回到基础能力和素养上去”,实施“终身教育"。教育理念变化反映了西方
A.第三次科技革命历程B.二战后经济发展需求
C.推行的遏制政策失败D.复兴古典主义的趋势
2020-06-3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主张取消农历纪年,改行公历纪元。1912年临时政府禁止农历新年,把公历1月1日称为春节。1930年,中央政府发布的令废除春节。把1月1日设为新年,同时还严禁印制旧历历书、禁止报刊附印旧历。材料反映出
A.走向世界与国际化趋势B.中西融合成为当时主流
C.政府主导大众传媒变化D.革命带来社会风俗变化
4 . 据统计,1985—1991年,经互会工业产值占世界1/3,但只占世界贸易额的10%,而欧共体工业产值占世界17%,却占世界贸易额的36%。这说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C.两组织的开放程度有差别D.欧盟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体
2020-03-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六次考前基础强化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
2018-12-20更新 | 1937次组卷 | 3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7 . 在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有皇帝家仆的性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时期取消丞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这一变化过程体现的古代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A.公天下意识不断加强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家天下”意识不断强化D.皇帝治理国家的能力不断下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
2022-07-10更新 | 515次组卷 | 2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认真阅读下表,促成表中轻工业发展出现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B.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民族企业抓住西方经济危机有利机会D.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021-04-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自霍乱于1817年由印度传入中国,清代中国共发生了4次霍乱大流行。尽管清代国家对霍乱等疫病的制度性救疗基本阙如,但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府把日常性的疫病救疗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这一趋势到清末最终演变成国家在新政中,将自身的卫生和医疗职能明确和制度化。与官方相比,清代社会力量对霍乱的救疗更加积极主动。除了施医送药、祈神驱疫等传统活动,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甚至有的医家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与霍乱的关系,对居所环境和用水卫生提出了要求。

——摘编自余新忠《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等

材料二       霍乱于1831年由印度传入英国后,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实行隔离措施,社会各界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案,但效果甚微。1831-1832年霍乱以后,把霍乱与社会状况联系起来的观点逐渐被大多数英国人接受。1848-1849年霍乱期间,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然而,该措施并没有阻止1853-1854年霍乱的再次降临,反而因把城市污水肆意排入河流,加剧了霍乱的传播。1866年霍乱证明了斯诺医生关于霍乱病菌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理论。据此,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到19世纪末,英国霍乱防治的方法被接纳为国际预防措施的基础。

——摘编自毛利霞《从隔离病人到治理环境: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方式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的共同意义。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防疫事业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
2021-05-25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