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江南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形成过程中,作为主导的官方把赈灾救荒作为社会救助的重点,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有赈济、赈货等类型。江南城市的民间救助多为自发的个体行为,即使形成一定的组织,也以个体自愿为基础。施行救助主体有士人(包括部分官员)、工商富室和僧道人员。他们大多出于传统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相对于传统荒政和乡村救助;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着诸多特点,呈现朝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陈国灿《论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传统的救助活动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状态。晚清政府已无法如“康乾盛世”时期那样向受灾民众提供应有的救济和帮助,而以士绅富民为主体的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随着近代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及贫困群体的扩大,以贫困人为对象的社会救助活动越来越受到民间救助组织的重视。部分先进中国人也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开展社会救助的思想和经验,反省中国传统做法和理论的缺陷,使以传教士为先导的外国慈善活动逐渐活跃。这些变化引起了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变动。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江南城市救助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转型及原因。
2 . 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电影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B.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D.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
2023-01-07更新 | 317次组卷 | 7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三 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2021-10-15更新 | 1177次组卷 | 56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玄宗天宝元年南方无论户数、口数,在全国所占比例还不到50%。而到了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南方无论户数、口数均已明显超过北方,占到2/3以上。这一变化
A.助推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B.促使中国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缓和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的问题D.加剧了全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趋势
2021-01-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磁县一中,邯山区一中,永年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5 . 顾炎武在 《日知录》中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来,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唐宋这一变化最 合理的解释是
A.宋代与大唐相比,国力渐趋衰弱B.宋代中央集权加强,地方财政困窘
C.宋代不重视城市建设,规划性差D.宋代君主专制加强,皇帝威势凸显
6 . 商代国家体制有内服与外服之分,且外服异姓方国居多。西周时期,大规模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商周政治体制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部落血缘色彩增多B.国家政权的强化
C.财产地域观念淡化D.等级制度的瓦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后,随着共产国际东方战略的逐渐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实施,使得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对三民主义排斥的态度,帮助国民党改组,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国共展开了一场关于三民主义的论争。在这场论战过程中,共产党对三民主义有了摆脱的趋势,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言说三民主义。国民革命失败后,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对“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破坏,开始丢开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采取了否定批判的态度。1935 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愈发严重,在共产国际“七大”的指导下,再次高高举起了三民主义大旗。1937年,经历了十年对峙时期的国共两党以三民主义为桥梁再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在抗战时期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三民主义论战,这场论战使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有了更深一步的研究,革命理论日趋成熟,最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1946年6 月全面内战的爆发,在合作建立三民主义国家实现无望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于是改变了建国方略,由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取代了三民主义共和国。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和提出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开始在实际行动中全面实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想。

——摘编 自赫坚《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认识的演变研究(1921-1949)》

材料二 三十年代初,中共党人将阶级分析模式机械地套用在历史问题研究和分析中。在这一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这一时期中共党人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价值重估"中得出了很多武断的和否定性的结论。长征结束后,党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取得主导地位,加之重新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客观环境,中 共党人开始主动纠正以前对历史问题的一些偏驳的认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共党人的“五四”观, 开始走上理性回归之路。三十年代末,随着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逐渐成熟,中共的“五四”观最终确立。

——摘编自徐文杰《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中共对三民主义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认识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共党人对历史事件认识的共同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5年,美苏控制下的美洲与欧洲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的绝大多数,非洲和亚洲的成员国数量较少;1975年,美洲与欧洲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的比例降至一半以下,而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世界经济区域化范围得到扩大B.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发展壮大D.冷战期间国际力量逐步失衡
2020-10-23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1910年代日本棉纱对华出口情况示意图


——据森时彦《1910年代的中国市场与日本棉纺织工业》

材料二   如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胶州海关洋货直接进口情况简表(单位:百万海关两)


——据茅家琪《中国旧海关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棉纱对华出口变化的基本趋势,并指出1915—1920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组数据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0-10-1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苦苦探索。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从蹒跚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光明日报2013年)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了哪些探索?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角度归纳推动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2020-08-2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