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置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仁东(1945—2017),“中国天眼”奠基人,2019年被授予“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1984年,南仁东回国。他先后在荷兰、日本、加拿大等多国天文机构进行客座研究,推进中国观测站进入欧洲网。他主导“中国天眼”研究历时22年,率领团队,仔细比对每个数据,对工程每个细节都不轻易放过,对材料和施工都进行精确控制,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工程成功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他还参加了探月工程早期科学数据下行和VLBI精密测轨方案论证。他首次召集全国高等教育天文选修课研讨会,向国家教委提交《关于加强高校天文选修课的倡议书》,自编教材《射电天文》。他还通过百家讲坛《寻找地外生命》,用科学思想影响公众与媒体对太空生命和地外文明的认识。南仁东临近退休连先进工作者之类的奖项都没有得过,即便是“天眼”这样的工程,他获奖也很少,因为他总是把别人的名字放在前面。

——摘编自韩军《南仁东,一颗耀眼的星》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仁东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人民科学家”身上的优秀品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表:1924年中国自设的电厂资本表,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电量需求大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C.民族工业发展出现又一个高潮D.外商电业不再占优势
2020-08-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数据图表是历史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计量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表反映的是1850-1900年上海外贸主要出口商品的近似百分比(%)情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从计量史学研究的角度,对上表材料做出一个简要的分析报告。(要求;报告主题明确,内容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5 . 下表是“中国1957年和1978年的三农数据比对表”。据此可知,这20年间我国

——根据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9》编制

A.农业现代化进程基本停滞B.城镇化推动了农村发展
C.农村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农业剩余人口问题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项目中国日本

国力
工业总产值13.6 亿美元60 亿美元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10 80

军力
总兵力202.9 万人60 余万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员50 万人409.7 万人
飞机600 架(作战飞机 305 架)2625 架

①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②中国需要走持久抗战的道路
③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④抗战胜败取决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8 . 17世纪,英国的哲学主要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以牛顿、培根为代表,他们重视实践和数据。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垄断法,给技术发明以14年的保护期。材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得益于
A.熟练工匠的技术积累B.民主制度的充分保护
C.唯物主义哲学的保障D.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2—1942年英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1842—1942年英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材料二 1982—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简表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和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整理

材料三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卫。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

——安南《我们:联合国人民》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材料三如何评价全球化?

材料四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图,西系欧洲经济圏。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3)结合材料四和知识,指出“一带一路”体现中国怎样的经济理念?说明我国实施此战略有利的历史条件和国内环境。
2020-07-0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十二区县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世界人口与经济

材料一   世界不同时期人口与经济(GDP)的发展速度(平均每个世纪的增长倍数)


材料二   6-9世纪,由于常年战争的破坏,西欧各地经济凋敝,社会生产力出现严重的倒退。随着社会的逐渐安定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出现了11-14世纪的拓殖运动,史称“大拓荒时代”。拓殖运动带动了农业全面发展,为西欧的社会进步提供了前提条件。从11世纪起,商品交换重新出现,并刺激了手工业的复兴。各地集市大大增加起来。在中世纪初期,城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0世纪时,西欧的城市开始复兴。从11世纪中叶到14世纪,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城市都复兴起来了。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编写组《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20世纪世界各大区域人口与经济(GDP)发展态势的变动

区域

人口(占世界%)

GDP(占世界%)

人均GDP(以世界为100)

1900年2000年1900年2000年1900年2000年
发达国家

32.7

19.7

62.5

58.7

191.3

298.7

发展中国家

67.3

80.3

37.5

41.3

55.8

51.3

——数据来源张善余、陈暄《20 世纪: 世界人口与经济发展回眸》


以比较的视角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提炼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6-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