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1 道试题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各参战国先后停止了银行券的自由兑现,不再铸造新的金铸币,原有的金铸币也被人们收藏起来,各国还宣布禁止黄金出口。这说明当时,欧洲
A.金本位制遭受冲击B.黄金储备体系崩溃
C.相互转嫁战争负担D.货币砺权争夺升温
2 . 下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从秦朝到明朝比较典型的货币形态。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货币
A.价值量得到了大幅提升B.流通范围呈现扩大趋势
C.铸造形制出现重大调整D.命名方式发生显著变化
2021-12-27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明代六科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并称“科道”。明成祖在罢免由属吏出身的洪秉等四御史时说:“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通达治体者。”并诏“自今勿复用吏”,此后形成“科道”非进士不得考选的惯例。这说明明代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科举制度日渐僵化
C.监察体系较为完备D.御史学识受到重视
2021-12-27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刑法条文“多如牛毛,密如凝脂”,处处约束(西汉)司马迁《史记》
商鞅每年秋天都在渭水河边处置罪犯,因为杀人太多所以把渭水河都染成红色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商鞅变法重视刑法的作用B.《史记》的记载更接近于客观真实
C.商鞅变法扰乱了社会秩序D.商鞅变法以“性恶论”为指导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斯巴达公民内部有贵贱之分,监察官、王族和贵族不仅垄断官职、指挥一切,还拥有远远超出普通公民更多的土地、奴隶和个人财产。这体现了斯巴达
A.精英政治的虚伪性B.贵族寡头政治的特征
C.僭主政治的反复性D.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之最集中表现,即在自觉理解了反帝反封建二者的统一,并以日趋自觉的态势推进爱国斗争。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正反映了这一新的历史场景。

——摘编自卫金贵《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中国的民族主义,起源于“华夷之辨”,到近代,经历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反帝反封”,中国民族主义实现了其理论形态的现代转型与重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的抗日民族主义逐步高涨,最后达到了顶峰。它依次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即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前夕,为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一次高潮;从一二.九运动到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为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二次高潮;七七事变后,随着全民族抗战的全面展开,抗日民族主义思潮高涨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李治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抗日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
2021-12-2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71年7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指出,与二战结束之初相比,美国已不再处在十分突出或完全占支配的地位。苏联成了“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于是对苏推行“缓和"外交,既保持竞争又同苏联“对话”,甚至用一些经济协议满足苏联的某些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滞胀决定外交态势B.在新国际形势下力保既得利益
C.放弃与苏长期争霸政策D.力图阻止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8 .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不过在此之前,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上通过的《和平请愿书)却明确宣布效忠英国国王。据此可知,当时
A.北美与英国的矛盾正在趋于缓和B.北美各地尚未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
C.大陆会议领导深受启蒙思想影响D.大陆会议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9 . 1981年10月,国务院批准《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减税、让利、扩权”为核心的改革在城市全面展开。自此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纷纷实行“承包制”,我国最早一批明星企业家就是在这个新制度中孕育出来的。材料中“新制度”的目的是
A.改善经济所有制结构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1-12-27更新 | 27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1955年,我国基建投资额只有40多亿元,1956年则猛增62%,使这一年基建投资额占"一五”计划投资总额的33%,且基建投资增长速度超过了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这种情况
A.造成资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紧张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C.借鉴苏联避免走苏联工业化的弯路D.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急剧恶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