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撒切尔夫人在1977年保守党年会上指出:“他们称撒切尔政府将是反动的。若是反对前几年里的破坏了我们生活方式、摧毁了我国经济和政治,是反动的,那么我们就是反动的。”下列选项属于撒切尔夫人自称的“反动”的是
A.回归保守的自由主义政策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恢复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D.参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2 .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置长沙郡,派人管辖北起洞庭,南逾五岭的广袤区域。观察下图,当时这一设置
A.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控制B.消除了诸侯割据的物质基础
C.扩大了地方官的权力范围D.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理念
2021-12-05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2届高三11月质量普查测试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1867年中国进口洋针207294千枚,价值53671海关两。到1894年,洋针进口量达到2421724千枚,价值347963海关两。平摊在每个人头上的进口针数为6枚。“洋针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品,并且(似乎)已经大量代替土货了”。这一状况表明中国
A.对外贸易的人超局面加剧B.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自然经济解体向内地蔓延D.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
4 . 邓小平说:“拿冀鲁豫来说,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农民的鸡、猪、牲口看见的不多了,村里的树也少了,试问,扭在解放区打,我们受得了吗?如果我们只想在内线作战要舒服一些,就中了敌人的毒计。”为此中央军委的军事部署是
A.进行战略转移B.转入敌后抗战C.展开战略反攻D.实施战略决战
5 . 中国古代,皇帝一般不在晚间进行专门的君臣奏对议事,从宋高宗开始,君臣议政增加了“晚朝”制度。这一变化在当时应对的重要问题是
A.加强皇帝权力B.解决军事困局C.提升行政效率D.缓和阶级矛盾
2021-12-04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2届高三11月质量普查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哥斯拉”这一源于日本的怪兽形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最初被定为核试验引发的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新物种。1954年,第一部《哥斯拉》电影问世。影视作品中,哥斯拉身高50米,有恐龙一般的利爪,破坏性强。人类与哥斯拉的战斗都以伤亡惨重为代价取得胜利,却总是在影片末尾留下悬念,警惕哥斯拉再来。20世纪60-80年代,哥斯拉逐渐化身正义代表,且动作表情更加生动,由攻击人类向守护人类转化。20世纪90年代后,哥斯拉相关作品一改先前沉静阴郁,出现了许多轻松欢快的作品,逐渐成为自然力量的化身,维持自然平衡。

——摘编自于歌子:《从恐怖巨兽到和平使者-“哥斯拉”形象变迁史》


结合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相关内容,围绕“哥斯拉形象的演变”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7 . 19世纪中期,“黑麦与钢铁联盟”即农业集团与传统重工业者的联合占据德国的主导地位。1881年,三个代表新兴工商业阶层的政党在国会选举中合计斩获118席,较三年前增加了160%,这一情形对德国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建立了“实君”的立宪政体B.对外“争夺阳光下的地盘”
C.促成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实行“铁血政策”完成统一
8 . 东汉末年,刘备在成都铸造“直百五铢”大钱,重量为五铢钱的三倍,可当100枚五铢钱使用,东吴发行大泉五百,重十二铢,与500个五铢钱等值。北方的曹魏,几乎回到了实物经济状态,多用稻谷、绢帛作为交换的手段。相比于孙刘,曹操的措施
A.加快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延缓了社会财富的增加D.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冲击
2021-12-04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2届高三11月质量普查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英雄,乃如刘劭所言:“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主儁谓刘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184年,黄巾大起义,各大军阀趁机打劫,个个窥机夺权篡位,董卓、袁绍等大军阀都想称帝,但曹操只做丞相,辅佐汉帝。曹操把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都采用军事编制组织农耕,都为供应军粮而兴办。曹操强调:“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早在汉代末年,曹、孙、刘三大政治集团形成的时候,曹操已被斥为汉贼。周瑜谓:“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刘备在给汉献帝的奏章中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孙、刘政治集团所极力攻击的。

——摘编李思达《曹操形象演变》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曹操在当时为人称道和攻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对曹操作出评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包头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1923年京包铁路通车,包头商业曾急剧发展。1926年后,多方军队驻防包头,军饷皆由地方支出。之后连遭荒旱,引发的鼠疫造成4000余人死亡。农牧凋敝,商业陷入长期萧条。1937年后,包头与西北各省商路基本断绝,人口由上一年的119614人剧减到65215人。建国初期的包头是一个以皮毛、粮食交易等商贸活动为主的城市。

——摘编自《近代历史发展背景下的包头城市职能演变研究》等

材料二   包头地区拥有白云鄂博铁矿,煤、石灰石、萤石、耐火黏土等辅助原料也应有尽有。1955年集二铁路建成,苏联通过它向包钢运输了大批建设所需的设备。包钢是建国初期“156项工程”项目之一,在国家统一安排下,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干部、工人、转业军人、学生和技术人员怀着建设新中国、支援边疆建设的热情来到包头,成为草原钢城的创业者。在土地征用和资源勘探等问题上,政府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感情,各厂矿还注重对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培养。19591016日,包钢一号高炉出铁,结束了内蒙古地区“寸铁不产”的历史。包钢和鞍钢、武钢一起成为我国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

——摘编自《“一五”计划与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包头经济的发展状况。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包头草原钢城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