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报道,美国国安局旗下设有一个部门,名为“定制人口行动办公室”,在过去的近15年中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境内电脑和通讯系统的网络攻击,借此获取有关情报。该材料主要表明
A.互联网成为窃取国家情报的主要手段
B.互联网对发展中国家极其不利
C.互联网给国家安全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D.互联网的局限性日渐超过进步性
2021-12-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宽高四子王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以1830年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封建王朝这一历史事实为根据,表现了人民反对专制的斗争精神。与它属于同一流派的文学作品是
A.B.
C.D.
2021-12-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宽高四子王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5年卢梭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完成《政治经济学》,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1758年卢梭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新哀洛绮丝》,这部小说猛烈地冲击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相继出版,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卢梭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晚年在法国去世。

——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卢梭无疑是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西方政治家思想家之一。20世纪初,以“中国革命的象征性符号”和“契约论思想家”这样两种形象为线索,出现了“自由与公民”、“公意”等大量专题文章:既有晚清时期严复与章士钊的笔战,也有民国以来张奚若、张翰书、朱坚章这样一些著名政治学家对卢梭的精微阐释,更有王元化、朱学勤、崔之元等当代著名学者的交锋与反思,以及学界青年才俊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完整地再现了卢校这位伟大的启蒙政治思想家对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影响,勾勒了中国卢梭研究的基本轨迹。

——摘编自袁贺、谈火生《百年卢梭:卢梭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进中国人如何以卢梭思想为武器开展救亡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中国古代,皇后的废立一度是“国家大事”,并产生了外戚干政现象。直到唐高宗时,皇帝听从李勣的意见,把皇后废立作为皇帝“家事”处理,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并贬黜其舅父长孙无忌,才基本告一段落。这种变化反映了
A.皇权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世家大族特权地位被打破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5 . 下图为唐朝阎立本所绘关于唐太宗在步撵上会见吐蕃使者情形的《步辇图》。请问图中左首三人中最前面负责引导者应为唐朝六部中哪一部官员
A.户部B.礼部C.吏部D.兵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幽王废嫡立庶后,政局动荡,幽王被弑。春秋初年,郑国共叔段与其兄郑庄公争夺王位,失败后逃往共地。据此可知,当时
A.宗法制顺应时代潮流B.共叔段认识到宗法制弊端
C.旧制度面临着新挑战D.统治阶层致力于社会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仁宗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和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等四人任宰执而少有作为,左司谏韩琦连疏其过,四人竟同日被罢职。此后,台谏弹罢宰相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当时
A.台谏主导中枢决策B.台谏权独立于君权
C.宰相职权受到削弱D.监察机构有效运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隋唐科举制下,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经过逐级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再由吏部试以“身、言、书、判”,然后授以官职。据此可推知,隋唐科举制
A.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提高了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
C.促进了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D.开启了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9 . 《尚书·多士》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证明殷人曾有人记载商汤灭夏的“典”“册”。以下与此可以互相佐证的一项是(     
A.商朝已经保存完整的史料典籍B.这应是雕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
C.商朝可能已有精通文字的史官D.夏王朝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引进栽培了许多来自域外的农作物品种。源于西亚的小麦在汉代得以推广,唐朝之后甚至取代了中国原产的粟,成为北方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汉代以后,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以麦豆秋杂轮作复种二年三熟制为主要形式的轮作复种制;长江流域在唐代以后也发展了稻麦两熟制。宋代占城稻的推广,尤其是明清之际大量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而又高产的美洲作物引入中国,使得难以利用的荒山、丘陵、滩涂得以开发,从而增加了粮食生产的面积和产量,极大地改善和优化了中国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构成。

——摘编自王思明、刘启振《中华农业文明的融合与再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二   棉花的种植,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宋元之际,棉花从海南和西北地区传播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农书》认为,棉花“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带毡毯之用,以补衣缨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和利用棉花的特点。
2021-08-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新世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