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觉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吾人最后之觉悟”;从鸦片战争时期少数先驱者个体觉醒,到甲午战败后士大夫阶层“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从近代初期少数先驱者的被动惊醒,发展到五四时期对民族命运的自觉反省与对唤醒民众使命的自觉承担。时人对“觉悟”的定义包括:启蒙者的主动“自觉”与启蒙者唤起工农的“人人觉悟”,“科学(学术)觉悟”“政治的觉悟”与“伦理的觉悟”,对外不许列强侵害主权的民族主义觉悟与对内不许军阀把持政权的民主主义觉悟,个体意识的觉悟与群体意识的觉悟,从一般倡导“国民觉悟”到重点启发“阶级觉悟”。通过创办报刊进行启蒙宣传是五四思想家非常重视的传播渠道、觉悟途径,如《民国日报·觉悟》《觉悟》等报刊在实现“第一次全面觉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开启——五四启蒙运动中的“觉悟”话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开启中华民族觉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开启中华民族觉醒的原因。
2 . 欧洲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学者宣称:“你可以堕落为野兽,也可以再生……只有你能够依靠自己的自由意志来生长和发展。”该主张
A.宣扬人文主义精神B.体现因信称义主张
C.倡导民主科学观念D.阐释理性主义学说
2021-12-1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过去几个月,尽管中国展现了避免贸易战的诚意,中美贸易战最终还是来了。2018年7月6日,美国正式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这反映出
A.美国操纵了世界贸易规则B.中国的发展面临风险和挑战
C.世界经济新秩序遭到破坏D.中美之间经济差距越拉越大
2021-12-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1973年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1983年、1984年和1985年,苏联食品和食品原料的进口额分别占进口总额的20.5%、22.5%和21.2%。据此可推知,当时的苏联
A.成为国际粮食市场最大购买国B.农业改革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C.国民经济畸形的状况日益加剧D.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021-12-17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梭伦改革时雅典审判员由30岁以上的雅典公民抽签产生,每次审判前都要进行宣誓:根据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律和法令,听取原告和被告的陈述,根据指控的事实进行公正表决。由此可知,雅典司法实践
A.体现出人民民主平等原则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
C.缺乏严格的司法审判程序D.有利于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
6 . 黄宗羲在海宁讲学时期向县令许三礼传授了中国和西方的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向学生陈言扬等传授了中西数学知识,还批评了统治者和浅陋儒生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弊端。这些做法
A.蕴含着进行社会改革的愿望B.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C.启迪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学传播
2021-12-1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妇女主动要求离婚或离异改嫁与夫死再嫁极为普遍,并且不受舆论谴责。据学者统计,唐代前中期公主改嫁者就有27位,其中还有4人经历了三嫁。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A.社会尚未形成对女性的束缚与偏见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婚姻观念
C.儒学节烈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
D.封建统治者受儒家伦理纲常熏陶尚浅
8 . 贫困治理

材料一   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内容主要包括:缩小救济对象和范围;实施“济贫院检验”和“劣等处置”原则。“济贫院检验”原则旨在使申请救济的穷人到济贫院中接受救助;“劣等处置”原则旨在通过降低救济水平至有工作的劳动者的水平以下,并通过济贫院严格的“监狱式”管理,使被救济者能够勤奋工作以早日走出济贫院实现就业。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描述说:“这个监狱让这些社会的残渣(穷人)都变成了金钱。”

——摘编自王丰《恩格斯对“济贫法”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980年,中央财政首设“支持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用于支持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自此开启了中央政府专项扶贫活动。从1982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几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农村工作的文件。1982年的“一号文件”,核心变化就是总结之前实践经验,给农民发明的“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上了户口”,使之有了合法的身份和户籍。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反贫困的组织系统正式确立……8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增速快于城市,这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张瑞敏《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颁布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反贫困事业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反贫困事业的意义。
9 . 如表为学者万志英《剑桥中国经济史》中所绘制的晚清政府部分时期财政收入表。分析表内信息,可得出关于晚清时期的正确认识是
晚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单位:百万两白银)
1849年1893年1908年
土地税32.835.6102.4
杂税6.565.0
盐税5.015.345.0
国内关税4.71.16.7
海关14.732.9
厘金17.140.0
总计42.589.0292.0
A.呈现社会转型期的特征B.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
C.晚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D.经济半殖民地化激化民族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唐实行两税法后,先由中央确定各州的两税征收总额,再划分为三个份额进行分配:首先是留州,用于州一级的官员俸禄、州军衣资等开支;其次是送使,留作诸道节度、观察等使的俸禄、供军等开支,并对军费作出严格限定;最后将余额上供中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中央失去了两税征收的控制权
B.地方各州都必须给予中央赋税支持
C.中央财政从两税中的收益有所保证
D.送使会使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