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古代雅典法庭审理每个案件都只有一天时间,所以陪审团往往没有时间讨论,而是直接投票表决。一日判处某人死刑,往往在审判当日就会执行。这说明古代雅典
A.司法民主遭到破坏B.存在权力误用的隐忧
C.公民政治范围有限D.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2021-11-0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清朝时,朝廷通过奏销、解款拨款等制度,掌控着全国各省的财政,监控着各省的详细开销,并根据需要,将财政经费在全国各省间灵活调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清朝时
A.地方各省具有相对的财政自由B.全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中央强化地方财政的集权管控D.矿税为政府财税主要来源
2021-11-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朱元璋根据古代四辅臣的传说设立了四辅官,“隆以坐论之礼,命协赞政事,均调四时”,“刑官议狱,辅及谏院复核奏行,有疑谳,四辅官封驳”。如表所示为四辅官的出身、任职时间及去向情况统计。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姓名出身任职年限去向
王本耆儒22个月坐事诛
杜佑同上22个月被罢官
龚教同上16个月致仕(退休)
赵民望同上5个月致仕
吴源同上5个月致仕
何显周同上22个月被罢官
杜教同上5个月致仕
李干同上10个月被贬为知府
安然御史中丞6个月逝于任上

A.四辅官的设置完善了中枢决策机制B.朱元璋想方设法限制宰相权力
C.四辅官取代内阁成为皇帝辅政机构D.内阁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4 . 近代美国与陕甘宁边区巡回法庭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制究会议重望联邦政府时未对司法分支进行足够的讨论。联邦党人提出参照英国十二世纪的全国大巡回,设立一个庞大的联邦法院,并分出多个小合议庭全国巡回审判。最终、《司法法》规定:每州设立一个地方法院及其地方法官,并将全国分为三个巡回区设立巡回法院,由两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与地方法院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巡回审判。巡回法院的受案范围包括高争议企额的一审案件和池方法院的二审案件,涵括了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案件。大法官在巡回审判中通过名集大陪审团,指控犯罪等活动直接面对地的民众、律师、法宫,而且大法官在履职中往往会挑士个案向民众说明新政府的法律和组织架构,由此成为新联邦政府的代言人。大法宫和地区法院法官间的持续交流,也可使地区法院间的差并得到减少。

——摘编自姜川《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巡回审判的历史与借鉴》

材料二   边区地理环境的恶劣造成了边区交通的极为不便,而交通不便给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诉讼带来了很大的国难。“司法干部比较缺乏…现有司法干部多未进过专门学校学习”些法官在1941年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联名提出:“高等法院应立即设立巡回法庭,巡回各县。”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高等法院及其分庭为了便利人民诉讼或因案情复杂,往往将案件带到当地,深入对证,由此建立了边区巡回法庭。“法官下乡到发生事的地方处理民间纠纷既容易了解案情,又不耽误人民生产,当地查明,即时判决,实可称公私两便。

——摘编自贾宇《陕甘宁边区巡円法庭制度的运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设立巡回法院的原因及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巡回法院与陕甘宁边区巡回法庭的差异,并说明陕甘宁边区巡回法庭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1-11-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的国家治理

材料一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特点,第一个方面是上层的统治一一国家治理,主要是通过维护儒家意识形态的大传统、教化人民和通过建设全国性的巨大工程,来为政治统治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第二个方面是基层的统治一一社会治理,主要就是通过国家大传统与民间小传统的互动,形成强有力的民间法比如乡约、族规等制度,乡钟、地主等精英,宗族、乡里等组织。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中央王朝力图将权カ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乡村地方。从直接统治的乡亭里制到间接控制的保甲制的演变,只是为了适应乡村社会组织的变化,更为有效地统治乡村。因此,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始终是影响国家与乡村权力体系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黄杰《比较历史视野下的大国治理问题研究以藕合治理机构与治理绩效的关系为线索》

材料二 罗马帝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体制与军事主义结合的一个体系”。罗马国的统治者将罗马公民权授予行省居民、推广城市化运动,发展城市体制,依靠行省奴隶主阶级组成的自治政府实行地方自治,建立起一套中史政府行省机构一地方白治城市三位一体的行政营理机构,这对于帝国中央集权的政府加强对地方治理体系的控制是非臂有效的。这就意味着罗马帝国的双重治理体并不存在,如中华帝国那样长期的、可调适的相互渗透、嵌入和依赖等良性互动关系。

——摘编自梁作槲《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与古代中国相比,罗马帝国国家治理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影响古代国家治理的因素。
6 . 20世纪之交,康有为遍游四大洲31国。他认为欧洲某国“政治第一,武备第一,文学第一,警察第一,医术第一,电学第一,工艺第一,商务第一,宫室第一,道路第一,该国位于如图中何处
A.AB.BC.CD.D
7 . 如图所示是1953年新中国工人代表积极参加当选的场景。对此解释恰当的是,这一活动
A.推动了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B.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多样化
C.促进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D.完善了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2021-11-03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根据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平等发展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绘制的1990~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1/10万)示意图。这表明我国
A.民众健康意识增强B.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C.医疗水平世界领先D.秉持人民至上理念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一词,从古至今发生了深刻的内涵演变和外延拓展,这种演变与拓展正是文化古今更迭、中外交会的产物。“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初义为“中央之城”,后衍生出“天下中心”等义,其语义曲折流转之间,不仅隐含着疆域推衍意义,而且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含义。“中国”作为非正式的国名,与异域外邦相对称,汉唐史籍已有记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萌发于宋代,至近代演为与世界列邦并存的民族国家之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中国学人中的见识卓异者发现,“中国”并非我国的专称,异域也有自视“中国”的。近代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威胁,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意识应运而生,“中国”作为国名的简称为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一词的使用,须全面观照其古典义和现代义及二者的因革转化。

——摘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解读“中国”的古今演绎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解释分析清晰,归纳总结完整。)
10 . 如图所示是南宋纸币——关子版拓片,该关子规定了所值的金属铸币数量,并规定“如官民户及应干官司去处,敢有擅减钱陌,以违制论”。该纸币佐证了南宋
A.活字印刷应用广泛B.注重维护商业秩序
C.纸币成为主流货币D.抑商政策逐渐废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