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淮南节度使李绅请求在全国各地以州名铸钱,大小径寸都保持开元通宝的形制。得到允许后,各地纷纷铸造大小轻重不等的钱币,并在背面标记本州州名,史称“会昌开元钱”。“会昌开元钱”的铸造
A.促进了朝廷税收的增加B.造成了中央权威的削弱
C.实现了国家币制的统一D.推动了纸质货币的诞生
2022-03-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关于欧洲思想的三种观点:

观点1:它的思想在任何时期都带有批判精神。康德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要把一切事物、一切问题都摆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批判。”

观点2:在欧洲的内部,思想之间交流、辐射,是从古到今分不开的;欧洲的思想通过商业、传教、殖民、征服,逐步传到欧洲以外的别的地方去。

观点3:对欧洲任何世纪而言,任何一种思想,一个特定的国家,一个特定的民族,特定的思想家,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有一个一贯的东西,它既是断代的又是连贯的。


请你任选一观点,运用世界史相关知识加以解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儒家的政治文化学说中,“仁政”是其核心部分,仁义道德作为为政之基和立国之本是其重要特征。儒家以性善论作为仁政的哲学基础,通过对人的内在恻隐之心的揭示而为仁政寻找内在的心性根源。儒家学说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是社会,而关注社会的核心则是“人”,无论是个体的人还是共性的人都要求以“礼”来修身养性,强调在“克己”的基础上“爱人”,反映到政治上则为以“仁政”治天下。儒家仁政还表现为圣王对人民的物质关爱、道德教育与政治管理。仁政设计是从上层官吏的立场出发的,儒家认为统治者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王天下。至孟子时期,儒家仁政思想的核心立场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由“民好”“民恶”变为“民本”。

——摘编自惠黎平《试论儒家仁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如果说儒家以贵仁著称,墨家则以贵义著称,《墨子·天志》曰“顺天意者,义政也”,将天的意志作为义政的理论基础和来源。墨家提出“义者,正也”,希望执政者用善政来匡正天下,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的思维来改变战国的乱世,反对当时社会上国与国、家与家之间的兼并战争,反对恃强凌弱,反对力政所主张的“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墨家认为,顺从天志而施行义政,可以使天下安定,让上帝、山川、鬼神有祭主,使人民得到利益,从而实现“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在墨子看来,义政的目标和归宿是实现“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即以兴天下之利为目标和归宿。

——摘编自金小方《墨家义政思想的内涵、特质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儒家仁政思想和墨家义政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仁政思想及墨家义政思想产生的共同背景及现代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有研究者指出,古希腊人往往能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态度来对待神。古希腊哲人所塑造的神具有常人的喜怒哀乐情欲、嫉妒、争斗,甚至古希腊哲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神——神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这反映出古希腊哲学家
A.弱化人与神的界限B.否定神灵的客观存在
C.具有人文主义情怀D.普遍追求精神的自由
2021-12-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统计,1978~2000年,我国公派留学的人数占留学生总数的70%以上;但自2000年后,自费留学人数比例迅速上升,至2013年,这一比例已增长至93%。这一变化得益于
A.出国留学选择范围的扩大B.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增加
C.我国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21-12-2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842年,魏源编著完成了《道光洋艘征抚记》,魏源在书中详细地论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得失,热烈地赞扬了以林则徐为首的抗战人物的抗敌事迹和献身精神;他以政治家的眼光,提出“严武备”“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这表明魏源
A.倡导“中体西用”思想B.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D.广泛关注世界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明清传奇史》统计,明代68个传奇戏目中,就有41种是从宋元旧戏和金元杂剧改编而来的。这表明,明代传奇戏
A.适应了经济转型的需要B.重视对戏剧情节的表达
C.借鉴了小说创作的手法D.继承了传统戏剧的元素
8 . 朱熹曾说“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但求众物比类之同,而不究一物性情之异,则于理之精微者有不察矣”。朱熹在此强调
A.经世致用B.知行合一C.发明本心D.格物致知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不久后,由于苏联拒绝再为援建的原子能项目提供原子弹样品和技术资料,我国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钱三强力荐年仅35岁的朱光亚担任核武器研究科技方面的总负责人。在朱光亚的建议下,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陈能宽、周光召等人都加入进来,他们从最基本的理论学习、实验准备工作,到规范科研管理、建立团队精神,仅耗费很短时间就搭建起了一套中国核武器研发的“黄金阵容”。1962年,虽然遭遇了三年困难时期,朱光亚等还是向中央提出了两年内进行我国第一个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的“两年规划”。毛泽东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很好,照办。”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许,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摘编自顾小英、朱明远著《我们的父亲朱光亚》

材料二   1996年7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一事发表声明,下图所示为其内容摘录:

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我们研制和发展少量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中国发展核武器也是为了保卫世界和平,为了打破核讹诈和核威胁,防止核战争,最终消灭核武器。

中国从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就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还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做出并恪守这一承诺的核武器国家。中国从未在境外部署过核武器,也从未对别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中国积极参加日内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谈判。

我们衷心希望,永远不发生核战争。人类既然能在二十世纪制造出核武器,也完全有能力在二十一世纪彻底消除核武器。中国政府和人民愿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一道,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原子弹研究取得突破的有利条件,并谈谈朱光亚等人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末我国暂停核试验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表关于停止核试验的声明有何意义。
2021-12-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历史学家波佩利埃尔借鉴法国既有历史理论的同时,又融合了意大利的语言学方法,创新性地强调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及准确性,认为依据事实及史料客观地描写历史是历史学家的基本职资。波佩利埃尔的史学主张
A.保障了史学独立的地位B.适应了思想解放的需求
C.否定了传统史学的价值D.催生了人文主义的思潮
2021-12-25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