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为直道”。直道是秦始皇时代为加强北边防务、抵御匈奴南犯而开筑的交通大道。秦代经营的交通大道多利用战国原有道路,只有直道是在秦统一后规划施工,开拓出的可以体现秦帝国行政效率的南北大通道。直道工程沿途“堑山堙谷”,直通南北。驰道的修筑,是秦交通事业最具时代特色的成就。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全国交通网的基本形成。

——摘编自王子今著《新编中国史:秦汉史》

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代开展道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的改革有何作用。
2021-11-2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法律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律延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华法系的不同之处。
2022-08-11更新 | 1002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石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后,积极招徕中国商人到马尼拉贸易。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进一步刺激了商人前往菲律宾贸易。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在马尼拉由西班牙商船运往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再转销到墨西哥内地和其他拉美地区。西属美洲的贵族以穿中国丝绸的衣服为荣耀,瓷器甚至成为观赏的艺术珍品。隆庆五年(1571)至明末,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总计约为4000万两。拉丁美洲的番薯、花生、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品种,沿着这条航线传入福建,乃至全国。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持续了两个半世纪,1815年,“麦哲伦”号离开阿卡普尔科返回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最终落下帷幕。


——摘编自廖大珂《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

材料二   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是一个复杂的贸易体系。其中三角贸易的地位十分突出。三角贸易是指由欧洲人在欧洲、非洲、美洲间进行的,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活动。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经由葡萄牙运到了海地。随着甘蔗种植园在西印度群岛迅速发展,奴隶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大西洋三角贸易的规模也迅速扩大。三角贸易外,还存在着多种直接贸易,如欧非间的直接贸易、欧美间的直接贸易、美非间的直接贸易等。1669~1701年间,英国从北美和西印度群岛进口的烟草价值年均24.9万镑,蔗糖价值年均63万镑。1722~1724年,英国出口到美洲和非洲的工业品总额达67.9万镑。法国与北美殖民地的贸易规模也不断膨胀。1716年时,法国有17.1%的贸易是与殖民地之间展开的。

——摘编自于民《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与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相比,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有何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围绕“16~18世纪的世界”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史实作简要说明。
2022-02-03更新 | 27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下图是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王朝是如何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并结合所学,指出实行郡县制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示指出汉初实行这一制度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2022-02-09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三 在秦汉到明清的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中,不管当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在二级和三级,还是四级、五级之间往复交替,县都是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且数目变动不大,大致都在一千个以上。同时,历代封建王朝都通过设置职能性官员来分解地方高级行政组织的职权,但县级行政却始终集赋税、司法、治安、教化于一体,全能而完签,并且县的建制因地制宜,不拘一格。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地区间差别较大,国家大事千头万绪,单单依靠一个人或一个权力核心,是难以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治理的。县级政府是封建国家的基础,职能齐备,担负着贯初执行朝廷的法规政令,向朝廷提供度支、物资及兵源任务,承搅着平赋役、听诉讼、兴教化、劝农桑、教孝道、签仿风俗、鼓励节俭、祈神祭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一切具体事务。封建中央政府通过县级政府这些国家结构中最基本的政治单元,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与治理,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县级地方行政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与博士弟子,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昙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一大学得以兴起,而每所大学都是模仿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以波伦亚大学为蓝本的大学,学生们自己组成社团。他们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如果教师玩忽职守或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可以予以罚款或解除其教职。以巴黎大学为样本的大学,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管理。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中世纪大学的经济收入有三种渠道,一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其次是依靠教会的圣俸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权力机构发给的薪水,不同的经济来源背后有着不同的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花四年时间研究基础文科,即学习拉丁文法和修辞学,掌握逻辑规则。如果通过考试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时间研究教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还要阅读和评论标准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位课程强调抽象分析,若要获得博士学位,则要接受更专门的训练。

——摘编自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二指出,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相比,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
2021-10-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暨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告具有“晴雨表”和“助产士”的双重作用,广告的兴盛是商业繁荣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表征。宋代商业广告十分发达,有口头吆喝或吟唱等形式的叫卖型广告和采用不同的器具,通过摇、打、划、吹发出各类特殊响声来代表不同行业的响器型广告;有涵盖了店家经营的对象、产品的特色等信息的招牌或者幌子型广告;有在店内通过摆放时令鲜花,显眼的地方悬挂名人字画,予以装点的装潢型广告;甚至还有利用印刷术印制的广告。

——摘编自李经威《宋代商业中的广告世界》等

材料二   下图是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左)及其印制的广告(右)


这块青铜版是用来印刷广告的,印版上方标明店铺字号“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刻有一幅“白兔捣药图”,图案两侧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图案下方是广告词: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这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出现商标的广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广告的特点,并指出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请你指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的史料价值。
(3)综上,你有何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领袖“示之以礼”。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唐朝创立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东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在突厥地区成功实施后,该制度被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在众多羁縻府州的基础上,唐朝设立都护府,都护由中央任命担任,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立的羁縻府州遍布各边疆地区。

——据《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   在元朝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据《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推行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元朝边疆治理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历史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10月,新中国政权刚刚建立,察哈尔省察北专区发生鼠疫,流行300余里。中央得到报告后,连夜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封锁处、防疫处、宣传处、秘书处。很快,各地相继仿照这一组织架构成立了各级抗灾防疫组织。防疫委员会调动华北军区部队,并动员各省、各专署以及各县、区、村党政军民对疫区进行了封锁。中国政府组织加紧疫苗生产,在疫区进行了大规模的防疫注射。在毛泽东致电斯大林后,苏联政府立即组织专家和防疫队赶往中国,他们赴察疫区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并利用电台进行了防疫知识普及。

12月初以后,察北专区鼠疫彻底绝迹,封锁解除,人民生活恢复正常。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取得抗击鼠疫的全面胜利,创造了世界抗击瘟疫史上的奇迹。

——据陈辉《新中国抗击四大瘟疫历史回眸》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抗击鼠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击鼠疫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2021-02-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