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45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年份
国家
1890190019101913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奥匈帝国19.7294049.4
俄国10.9304154
意大利4.559.6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2021-06-2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二)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美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安排的优点和缺点》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的理解。
2021-05-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材料二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化与基层管理

材料一   “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员,类似于“清官”。班固《汉书·循吏传》为西汉文翁、王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六位官员立传,下表依据《汉书·循吏传》列出了其中四人的事迹。

姓名事迹
文翁蜀郡守,通《春秋》,仁爱好教化。以郡县吏察举。在地方修建官学,教化民众。免除学生的徭役,安排他们做官。吏民立祠堂,岁时祭祀。
黄霸颍川太守,少学律令,后从夏侯胜习《尚书》。及务耕桑,种树畜养,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龚遂渤海太守,以明经为官,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召信臣补毂阳长,以明经甲科为郎,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勤政为民,躬劝耕农,开通沟渎,以旷溉灌,岁岁增加。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

材料二   明朝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被迫成为佃户或者流民,“沙县贼陈政景……纠清流贼蓝得隆等攻汀州城”。在武力镇压的同时,王阳明意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认为社会秩序的治理必须加强德治,从整顿民风、施以教化、唤醒良知入手,于是颁布了《南赣乡约》。王阳明在《南赣乡约》指出,“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从相关县志中可窥见其治理成效,如瑞金县“近被政教,甄陶稍识,礼度趋正”,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物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摘编自赵炎溪《王守仁的(南赣乡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时期循吏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形成相关特点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王阳明颁布《南赣乡约》的原因及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食品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品安全自古以来也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公共治理问题。

材料一   《礼记王制第五》记载了周代有关食品安全保障的规范:“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这一规定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规范。据《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也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以故杀法”。为了加强管理和监督,宋代政府颁布法令让商人们组成“行会”,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同时在法律上继承唐律的规定,对腐败变质食品的销售者给予严惩。

——摘编自李建军、史玉丁《食品安全规范的历史及其伦理思考》

材料二   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食品法,起因是德国人弗雷德里克阿卡姆对伦敦出售的许多面包进行了化学分析,并在1820年出版《食品掺假以及监测方法》一书,指出在面包中使用明双漂白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任命化学家查尔斯M威斯利尔在新成立的农业部任职,开始分析食品、肥料、杀虫剂和其他农产品的化学成分。1906年,美国“社会丑事揭发派”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写成纪实小说《丛林》,向公众揭示了美国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黑幕。据说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读后深受触动,随后就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因此创立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简称FDA),负责对美国境内所有人食用的食品和药品进行安全评估。

——摘编自李建军、史玉丁《食品安全规范的历史及其伦理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管理相比,近代西方食品安全管理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历史作用。
7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周之)失在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简析上述秦朝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在秦汉到明清的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中,不管当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在二级和三级,还是四级、五级之间往复交替,县都是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且数目变动不大,大致都在一千个以上。同时,历代封建王朝都通过设置职能性官员来分解地方高级行政组织的职权,但县级行政却始终集赋税、司法、治安、教化于一体,全能而完签,并且县的建制因地制宜,不拘一格。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地区间差别较大,国家大事千头万绪,单单依靠一个人或一个权力核心,是难以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治理的。县级政府是封建国家的基础,职能齐备,担负着贯初执行朝廷的法规政令,向朝廷提供度支、物资及兵源任务,承搅着平赋役、听诉讼、兴教化、劝农桑、教孝道、签仿风俗、鼓励节俭、祈神祭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一切具体事务。封建中央政府通过县级政府这些国家结构中最基本的政治单元,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与治理,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县级地方行政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1-03-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乡诉讼是明代审判制度的一大特色。洪武三十年(一三九七年)四月,明太祖颁布钦定之《教民榜文》,榜文共四十一条,对于乡诉讼有详尽的规定。关于乡诉讼的具体内容大致如下:乡诉讼的法官是本管里甲(指里长及甲首)及老人,他们是兼任法官,乡诉讼管辖的案件是一乡之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乡诉讼采合议制,必要时得刑讯当事人。乡诉讼的法官均系里甲或老人,其所谓判决系合议制之决定,或有书面,或无书面,并不一定。其判决之依据为国法、人情与风俗习惯等规范。明代乡诉讼之判决有类于现今之乡镇调解委员之调解;乡诉讼的目的在于减少民事案件及轻微刑事案件的数量。但因里甲及老人的素质良莠不一,判决未必公正。判决之后,双方当事人如果不服,得于乡诉讼判决后上诉州县衙门。明代乡诉讼之施行,曾经发生几次变化。总的来说,成化之前,尚能依敕令施行。弘治以后,渐难施行,上述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多径向州县衙门呈控。

——据《中国审判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乡诉讼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乡诉讼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世纪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韩知古、韩延徽等人的帮助下建立政权。初创之时,辽境内除了有从事游牧的契丹、奚等民族,还有从事农耕的汉族。当时,“庶事草创”,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对此,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其中,“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为适用于契丹等游牧民族的法律,即《决狱法》。该法由耶律突吕不奉诏编撰,为辽朝最早的一部基本法典,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断以《律令》”即沿用唐朝律法断案,适用于汉族。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太祖法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太祖法律改革的特点。
2022-02-28更新 | 2003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10 .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并分析推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