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画家赵孟頫所画的《幽篁戴胜图》,是花鸟画的精妙之作。此作品
A.代表了宫廷画的审美取向B.折射出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
C.兼有中西艺术技法的融合D.表达了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
2022-01-1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精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
2 . 在1920年至1929年的十年间,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提高了26%,但农业的总收入却从1920年160亿美元降至最低时的105亿美元,农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出现这一境况的原因可能是
A.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相对落后B.农业集体化束缚生产力发展
C.农业领域出现“过剩”危机D.社会化大生产导致经济危机
2021-12-1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绅是中国明清时期活跃于广最乡村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官吏和“面朝黄上、背朝天”的乡民之间的链接和中介。居住于本籍的乡绅与乡民之间或者有着血缘关系,或者有着地缘关系,两者必然有着强烈情感和身份上的认同,并且乡绅凭借着功名、学识及财富而成为众民之首、一乡之望,成为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因此,乡绅在乡村的社会控制中起着核心和主导性作用,成为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护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明清时期的乡村治理方式又可称为“乡绅治理”。

——摘编自徐祖澜《近世乡绅治理与国家权力关系研究》

材料二   16至17世纪是英围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大趋势,乡村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由封建骑士、宫裕农民和商人转化而来的乡绅阶层迅速崛起。通过教产拍卖和早期圈地运动,乡绅阶层牢牢抓住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在经济和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的乡绅逐渐形成了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农业革新与土地改良成为这种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他们积极采用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这不仅使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收获了经济收益,而且推动了英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璐《浅析16-18世纪乡绅与英国农业经营方式革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乡绅阶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乡绅阶层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并分析原因。
2021-12-1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4 . 宋代书法是魏晋、隋唐书风向元明清过渡的转折阶段,是书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唐人尚法,宋人尚艺,“文人书法”的传统在宋代正式从幕后跃出。“文人书法”
A.体现了“追求个性、注重法度”的文化特点
B.彰显了“重文轻武、民族交融”的时代特色
C.凸显了“注重心境、有意无法”的艺术风格
D.反映了“批评现实、理学强化”的政治背景
2021-12-15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一职,对刺史人选有严格要求,一般是选用政绩优异,不畏豪强,正直忠勇者担任。这表明当时
A.监察效率逐步提升B.官吏任用更加务实C.监察手段灵活多元D.官僚结构趋于优化
2021-12-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者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中国史学近代化进程的有力推动者。李大钊在其早期历史评论中表达出的史观是,历史具有一定的客观的趋势或者说“大势”,他相信宇宙“大化”有自己的动力且势难阻挡,还认为今与古的区别是相对的,今胜于占、后亦将优于今。1915年后,李大钊的历史观仍以时势思想为主,但吸收了进化论因素。进化论促使李大钊结合传统的宇宙大化思想来深入思考历史的必然性问题,深入思考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问题。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一文颂扬“庶民”、“劳工主义”的胜利。在这一时期,以时势与进化思想为底色,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自己的历史观。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深化对历史诸多抽象问题的认识,认识到经济因素对于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意义,认识到民众的历史力量及其创造历史的可能。

——摘编自廉敏《李大钊历史观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指出李大钊历史观发展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李大钊历史观不断发展的原因。
2021-12-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制举,是皇帝亲诏临时设置的唯策取士的制度,用以选拔非常人才。它既是整个科举取士体制的一部分,又白成相对独立的系统。制举考试由皇帝亲临主考,试场设在殿廷,所以制举考试又有“殿试”和“延试”之称。唐代科举取士体制中有举和选之分,礼部常科中的进士、明经等属于举的性质,应试者大多是平民,及第仅取得身份;吏部铨选和科目选则属于选的性质:应试者往往足出身人、前资官等,中第后可任官。制举对应试者的身份没有特殊限定,登科者既获身份又能得官,唐代常科中的进士、明经等虽试时务策论,但不唯一,还要试帖经、杂文等,而吏部铨选则以考判和杂文为主。制举与策试直接联系在一起,只试时务策论,故唐朝常以“制策”或“策试”代指制举考试。

——摘编门俞钢《唐代制举的形成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制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制举的意义。
2021-12-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8 . 自1987年6月始,苏联先后通过了《苏联个体劳动法》《苏维埃合作社法》《租赁法》《苏联合作社法》《稳定国民经济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的统——方案》等法案,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这些举措
A.增强了物资供应B.加剧了经济恶化C.激活了市场活力D.缓解了社会矛盾
2021-12-14更新 | 34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9 . 从1949年至1953年底,我国粮食年产量从11318万吨增加至16683万吨,年均增长16%.同一时期,油料、棉花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43%,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土地所有权发生变革B.国家工业化水平提高
C.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D.农业合作化发挥作用
10 . 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向导》周报中指出:“十余年来的中国,产业也开始发达了,人口也渐渐集中到都市了,因此,至少在沿江、沿海、沿铁路交通便利的市民……对于言论、集会、结社、出版、宗教信仰这几项自由,已经是生活必需品了。”针对当时的情况,中国共产党
A.注重对工人的宣传和动员B.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C.确定在城市开展武装斗争D.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2021-12-14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