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2022-10-18更新 | 588次组卷 | 70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唐朝与边疆各族交往表(部分),由下表可知唐朝
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
唐太宗时期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汉国灭亡
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唐玄宗时期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户府
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栗末靺鞨册封册封大诈荣受封为渤海郡王
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B.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C.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D.政权并立影响各民族交流
2022-02-06更新 | 226次组卷 | 25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     一战结束后,克里孟校决心把德国“打回1870年”,提出了许多非常过分的要求,诸如要在法德之间建立一个“莱茵共和国”事实上肢解德国等等。虽然他的提议未获美、英赞同,但《凡尔赛和约》对德仍非常严苛.1919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提出对德国过于苛刻,超过其赔偿能力的要求,最终会导致德国的复仇。他的观点,当时无人重视,但后来的历史,被他不幸言中。苏联作家爱伦堡在二三十年代长期驻往西欧,他多次参加德国纳粹在缭绕着浓浓劣质烟味的啤酒馆、咖啡馆的聚会,发现许多激烈的发言者都是工人,他痛心地看到,在纳粹的选票中,工人选票占了相当大一部分。中国学者盛成在回忆录记述1934年他到德国柏林开会,70多岁的房东老太太晚上熄了灯,点了一支蜡烛说:“我这是为希特勒点的,现在没有人来救我们,只有他是个救星。”

-----据雷颐《两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挑起二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后半期人类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的努力。
2021-11-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批评了汉武帝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在《封禅书》中,他把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中写道:“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指出:“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爱忠直之言却恶人欺蔽。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清人吴裕垂在《历朝史案》中指出:“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议和误国。则武帝所为,又岂宋人所能议乎?”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则指出班固“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据《史者对汉武帝的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代史家对汉武帝的不同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历代史家对汉武帝的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
2021-11-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材料:秦国在历史上形成的崇武尚战、重功利、轻伦理、宗法现念相对淡薄、重实地、求数量、贪大尚多等文化特征,在商鞅交法中都有所体现。他的垦草、徕民、耕战等令,其近期效应立竿见影。为了以实际工作效果来考察奖罚各规官吏,商鞅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法规,建立了比校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如人口的登记、国有资产的逐一登记、军功的登记、立动行费、有罪处罚的标准等。

秦国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各请侯国。商鞅交法把秦国完全纳入了体制上的君主专制、政治上的军国主义、思想上法家独尊的道,这种机制在商鞅死后一直延续,不可逆转,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据王绍东《商鞅变法成功原因的再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顺应秦国风尚进行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顺应秦国风尚进行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1-11-0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学术界对其具体时限现点不一,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认为是指20世纪的百年和21世纪的百年;第二种,认为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本世纪中叶的百年,即从1945年到2050年左右;第三种,认为是指本世纪的一百年,即整个21世纪;第四种,认为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第五种,认为应以17世纪人类逐渐进入机械化社会和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标志来看待这一问题,并据此提出“百年”的时间起止应为过去的“300年”或是“400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看法在学术界更具代表性和影响力。这种观点认为,“百年”其实只是一种时间上的泛指,并非指某个具体时间(例如“一百年”),而是泛指一个较长的渐进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至少是近百年以上,也可能是几百年。有学者就谈到百年“可以是从1500年新航路开辟开始算起,到现在已经500多年了”。

-据董振瑞《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百年未有之大交局”研究述评》等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21-11-0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周易》的作者,司马迁的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作传之说在唐初孔颖达等人编撰《五经正义》前几成定论,然此说在疑经盛行的两宋时期饱受质疑和挑战。他们还改动经传文字,对《周易》经、传的篇章次第进行了再审视,并编订了很多所谓的“古本《易》”。在疑古大潮之中,部分学者对儒家经典的文字讹误、脱衍、训话及典章制度制度的考辨、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的考证等予以独特关注。宋代学者对佛家经典的新观察不是为了损害儒经的权威,而是为了强化经典与“圣人之道”对社会生活的支配作用,重建对经典、对儒学的信仰。

——据王长红《宋代文人笔记中的疑经思潮》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学者们既要推倒经学的统治地位,又希望”成功地把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自己的文化精华联结起来”。他们“重新估定一切的价值”,主要是圣贤教训、制度风俗、行为信仰,看它们到底”是与不是”“好与不好”“适与不适”。至此,经学使由定于一尊,不得非议的地位,跌落到被识别、评判和取舍的普通位置。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也就变成了根本的转向。这一转向以抨击礼教始,整理国故、文学革命终,把经学导入了纯学术的道路。

——据天祥《儒家文化的变异与转向-近代经学述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疑经思潮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疑经思潮的不同,并予以简要评价,
8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三   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构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1)材料一中的这个“偏房”是什么机构?它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是通过哪场革命实现的?简要说明这场革命的积极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征?分析造成材料二、三实践结果差异的政治原因。
2021-10-1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制夷”的原因和方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曾国藩实践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事件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比起魏源、曾国藩,康有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
10 . 如图为在1953年苏联漫画家的作品《自作自受》。画面最右侧是象征社会主义的堡垒,英国约翰牛、美国山姆大叔和另西方人士,正用“经济封锁"绳索包围社会主义堡垒。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指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揭示资本主义国家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C.号召社会主义国家紧密团结应对经济封锁
D.讽刺经济封锁只会恶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2021-09-03更新 | 415次组卷 | 5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