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材料     一战结束后,克里孟校决心把德国“打回1870年”,提出了许多非常过分的要求,诸如要在法德之间建立一个“莱茵共和国”事实上肢解德国等等。虽然他的提议未获美、英赞同,但《凡尔赛和约》对德仍非常严苛.1919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提出对德国过于苛刻,超过其赔偿能力的要求,最终会导致德国的复仇。他的观点,当时无人重视,但后来的历史,被他不幸言中。苏联作家爱伦堡在二三十年代长期驻往西欧,他多次参加德国纳粹在缭绕着浓浓劣质烟味的啤酒馆、咖啡馆的聚会,发现许多激烈的发言者都是工人,他痛心地看到,在纳粹的选票中,工人选票占了相当大一部分。中国学者盛成在回忆录记述1934年他到德国柏林开会,70多岁的房东老太太晚上熄了灯,点了一支蜡烛说:“我这是为希特勒点的,现在没有人来救我们,只有他是个救星。”

-----据雷颐《两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挑起二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后半期人类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的努力。
2021-11-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材料:秦国在历史上形成的崇武尚战、重功利、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重实地、求数量、贪大尚多等文化特征,在商鞅交法中都有所体现。他的垦草、徕民、耕战等令,其近期效应立竿见影。为了以实际工作效果来考察奖罚各规官吏,商鞅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法规,建立了比校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如人口的登记、国有资产的逐一登记、军功的登记、立动行费、有罪处罚的标准等。

秦国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各请侯国。商鞅交法把秦国完全纳入了体制上的君主专制、政治上的军国主义、思想上法家独尊的道,这种机制在商鞅死后一直延续,不可逆转,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据王绍东《商鞅变法成功原因的再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顺应秦国风尚进行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顺应秦国风尚进行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1-11-0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学术界对其具体时限现点不一,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认为是指20世纪的百年和21世纪的百年;第二种,认为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本世纪中叶的百年,即从1945年到2050年左右;第三种,认为是指本世纪的一百年,即整个21世纪;第四种,认为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第五种,认为应以17世纪人类逐渐进入机械化社会和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标志来看待这一问题,并据此提出“百年”的时间起止应为过去的“300年”或是“400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看法在学术界更具代表性和影响力。这种观点认为,“百年”其实只是一种时间上的泛指,并非指某个具体时间(例如“一百年”),而是泛指一个较长的渐进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至少是近百年以上,也可能是几百年。有学者就谈到百年“可以是从1500年新航路开辟开始算起,到现在已经500多年了”。

-据董振瑞《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百年未有之大交局”研究述评》等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21-11-0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周易》的作者,司马迁的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作传之说在唐初孔颖达等人编撰《五经正义》前几成定论,然此说在疑经盛行的两宋时期饱受质疑和挑战。他们还改动经传文字,对《周易》经、传的篇章次第进行了再审视,并编订了很多所谓的“古本《易》”。在疑古大潮之中,部分学者对儒家经典的文字讹误、脱衍、训话及典章制度制度的考辨、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的考证等予以独特关注。宋代学者对佛家经典的新观察不是为了损害儒经的权威,而是为了强化经典与“圣人之道”对社会生活的支配作用,重建对经典、对儒学的信仰。

——据王长红《宋代文人笔记中的疑经思潮》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学者们既要推倒经学的统治地位,又希望”成功地把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自己的文化精华联结起来”。他们“重新估定一切的价值”,主要是圣贤教训、制度风俗、行为信仰,看它们到底”是与不是”“好与不好”“适与不适”。至此,经学使由定于一尊,不得非议的地位,跌落到被识别、评判和取舍的普通位置。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也就变成了根本的转向。这一转向以抨击礼教始,整理国故、文学革命终,把经学导入了纯学术的道路。

——据天祥《儒家文化的变异与转向-近代经学述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疑经思潮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疑经思潮的不同,并予以简要评价,
5 . 如图为在1953年苏联漫画家的作品《自作自受》。画面最右侧是象征社会主义的堡垒,英国约翰牛、美国山姆大叔和另西方人士,正用“经济封锁"绳索包围社会主义堡垒。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指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揭示资本主义国家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C.号召社会主义国家紧密团结应对经济封锁
D.讽刺经济封锁只会恶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2021-09-03更新 | 415次组卷 | 5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1920年的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与宣传形成更加广泛深入的声势,更多介绍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报刊和书籍层见叠出。这一局面
A.使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C.表明信仰马克思主义群体已形成
D.是工人运动发展壮大的必然产物
7 . 五四时期,社会言说系统先是由“个人解放”进至“社会改造”阶段,继而又在“社会改造”话语的整体态势中,向着“革命话语”方向转变,这其中主要为“主义”信仰话语、民众本位话语、阶级斗争话语、政党领导话语等几个重要部分。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B.救亡图存开始成为时代重任
C.五四爱国运动初步胜利D.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迫在眉睫
8 . 史载,宋孝宗的棋友赵鄂欲求外官,孝宗有意成全,却有顾虑说:“降旨不妨,恐外廷不肯放行。”在孝宗授意下,赵鄂向外廷相关官员请托,却被拒绝。据此可知
A.官僚体制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B.内外朝制度在宋朝得到延续
C.宋代君主专制遭到了严重削弱D.派系斗争加速政治生态恶化
9 . 甲午战争的时候,普通老百姓感觉它是“朝廷的战争”,甚至有人称它为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抗日战争时候,整个中华民族都在抗日。这一变化说明
A.中共强力领导是核心B.国民政府比清朝爱国
C.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日本人的侵略太残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有思想的学术作品,在介绍域外文明时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处处隐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用心,诸如西方国家怎样造船,怎样造炮。这说明该书
A.沿承了经世致用的传统理念
B.表现了崇信外来文明的炙热
C.营造向西方学习的社会舆论
D.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
2021-07-01更新 | 136次组卷 | 5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