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宋明理学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理论,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也强调治学的目的是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

——摘编自陈翠芳《中国儒家史论》

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的“先天不足”有哪些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获得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豪感”,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城市自治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3-07-18更新 | 219次组卷 | 38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
4 . 如表为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主要渠道的部分研究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渠道一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人在日本留学期间逐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中国知识分子主要通过译介日本期刊上有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从而在中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周恩来、蔡和森、陈延年等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留学欧洲时,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向国内志同道合者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渠道二十月革命的炮声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19211月瞿秋白赴苏俄学习,学习期间他不但读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还直接接触到了列宁的思想,也是早期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先后派出了大批干部赴苏联学习,而且越往后,马克思主义通过这条传播途径所起的作用越大。1930年以后,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被大量地翻译成中文,传播到国内来了。

——摘编自俞樟华、俞扬、陈含英《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主要特点概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的变化做合理的解释。
2023-04-21更新 | 477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者,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表征和载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表:长城历史发展概况

时期发展概况
秦朝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驱逐匈奴,并重新修筑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其“延袤万余里”。
明朝“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张家口一带“苏杭绸缎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长城沿线出现了“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轿,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
民国1920年,《申报》刊登广告:“长城为御敌而设,长城牌香烟为保护利权而作”,引起国人广泛关注。之后许多民族企业都以长城命名自己的产品。1933年,宋哲元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等地英勇抗日,重创日军。
新中国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长城旅游观光。

——摘编自赵现海《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角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至少两个时期,依据史实,论述长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角色的演变。(要求:角色定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01更新 | 151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历代的赋税思想大都倾向轻徭薄赋,但在赋税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却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其常见规律有三:一是王朝中期暴征律。随着王朝周期性始末兴亡的变化,赋税制度总是初期轻徭薄赋,中期诛求无度,结果“民力殚残”。二是官员层层加码律。百姓承担的赋役捐税的名目和数量,常常会由官吏机构由上向下逐级递增,层层加码。三是非法转正律。中国古代皇权统治下的赋役所支撑的是一个庞大的权力体系,皇帝和各级官吏不断生出赋役的名目,苛捐杂税常常会超越国家正税而成为赋税的主要部分。

——摘编自李郁《中西古代赋税制度的两重天》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编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千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强着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开支增加速度快,导致出现了财政赤字现象,增加了税收负担,如此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其次,市场机制作用被削弱,严重阻碍了党争与生产;再者,如今国际领域已经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7 . 钱乘且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新唐书》

材料二   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壅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学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渙达意,常得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怒叱之,未几,罢相”。......《唐阙史》卷下记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

——摘编自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
(2)根据材料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省制演变与唐朝兴衰之间的关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国内国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向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中国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论十大关系》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方针。“我们一定爱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这就是毛泽东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

材料二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相关成就简表

工业建设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三倍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开发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1965年国内石油已全部自给。……
交通运输业1958年到1965年,全国新增铁路里程9000多公里。鹰厦、包兰、兰青、兰新、川黔、黔桂等线通车,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车。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
科技196410月,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65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教育卫生1957年到1966年,高校与中专毕业生分别比1950年到1956年增长4.9倍和2.4倍。医疗卫生机构大幅增加,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天花、霍乱、鼠疫等疾病被消灭或得到有效防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重大变化”,并概括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王春良主编《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
2022-03-27更新 | 595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同步课时训练-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之后,在这场革命中接受洗礼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对中国共产党建设方面的启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被毛泽东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信奉马克思主义者。19195月李大创把《新青年》六卷五号编样为《马克思研究》专刊,此外,还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李步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2)根据材料二并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理由。
2022-01-03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