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历代的赋税思想大都倾向轻徭薄赋,但在赋税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却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其常见规律有三:一是王朝中期暴征律。随着王朝周期性始末兴亡的变化,赋税制度总是初期轻徭薄赋,中期诛求无度,结果“民力殚残”。二是官员层层加码律。百姓承担的赋役捐税的名目和数量,常常会由官吏机构由上向下逐级递增,层层加码。三是非法转正律。中国古代皇权统治下的赋役所支撑的是一个庞大的权力体系,皇帝和各级官吏不断生出赋役的名目,苛捐杂税常常会超越国家正税而成为赋税的主要部分。

——摘编自李郁《中西古代赋税制度的两重天》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编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千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强着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开支增加速度快,导致出现了财政赤字现象,增加了税收负担,如此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其次,市场机制作用被削弱,严重阻碍了党争与生产;再者,如今国际领域已经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马相伯,清末民初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l900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3000亩田产捐给教会,规定将其作中西大学的学生助学金。l903年创办震旦大学院,学校以“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专业分为文学、质学(科学)两类,后发展为文学、致知(哲学)象数(数学)形性(理科)四大学科。1905年筹建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辛亥革命前后,创办辅仁社(即后来的辅仁大学)和培根女校。

热衷教育救国的马相伯对革命也非常支持。1904年夏。破格录取讥讽时政而被清廷通缉的“要犯”于右任。辛亥革命前后,因其德高望重,孙中山将他聘为南京第一任市长。他还曾代理北京大学校长、参政院参政、平政院平政等职。袁世凯称帝后,他痛加抨击,认为“天下之大盗.莫大于君主”。

九一八事变时,他发表《为日祸敬告国人书》,亲自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自1932年11月起,他连续四个月发表了l2次国难广播演说。他先后发起组织多种爱国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

——摘编自李天纲《马相伯卷》等资料


(1)根据材料,概括马相伯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马相伯活动的主要因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商口岸一般都是开放给外国人居住和贸易的城市。在一些大的通商口岸,西方列强还租地建屋,演变发展成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商战”舆论思潮与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清王朝从1898年起,主动对外开放了三十几处通商口岸。……总理衙门1899年4月提出的“自开商埠办法”咨文作了明确解释:“自开商埠,与约开通商口岸不同,其自主之权仍存未分。该处商民将来所立之工程,征收房捐,管理街道一切事宜,只应统设一局,不应分国立局。内应有该省委派管理商埠之官员,并该口之税务司,督同局中董事,办理一切。”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材料二 到清末为止,中国自开商埠应为36个。这36个商埠依地域分布,可分为沿海型、沿江(湖)型、内陆型和“关外”(东北三省)型等四种类型;若依照所在城市的行政级别划分,又可分为省会级、府厅州县级和乡镇级三类;再根据自开商埠自身的特征,还可分为普通自开商埠,免税自开商埠和临时起下货物的“招呼口岸”(又称“过口埠”、“访问口埠”)三类。

——摘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政府“自开商埠”的原因,与“约开商埠”相比,“自开商埠”具有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影响。
2018-11-15更新 | 132次组卷 | 5卷引用:复习点06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考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他一到任即发布政令,废除“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的残酷风习,制订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奴婢的人,都可以按时间算工钱,抵完债即恢复人身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此举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并在从不敢动土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解决饮水问题,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仅大云寺一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他还重视植树造林,并多次亲自参加了植树活动。

——摘编自马国军等《柳宗元在柳州》


(1)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在柳州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在柳州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5 . 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
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
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
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