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这一史料的价值在于
A.实证罗马帝国疆域辽阔B.是确证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C.佐证古代世界文明交流D.说明当时金银是主要货币
2022-01-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2 . 某班学生以“辛亥记忆”为主题收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十九日(10月10日)贞壮(人名)讯,知昨夜十时半汉口获革命党人二,因大索,续获宪兵彭楚藩与刘汝奎及杨洪胜(开杂货铺),晨六七时事讫,各城俱闭,十时方开。余即于是时过江至汉口必业里纸厂事务所,六时饮于海洞春。八时登舟,舟名“襄阳”。见武昌草湖门火作,盖工程营地,火作即长亘数十丈。火光中时见三角白光,殆枪门火也,闻十八日夜搜得党籍后续获二十余人而未已,余竞不安,遂尔反侧欤。十时舟行,行二十里犹见火光。……二十一日……见鄂电,知武昌以十九日夜三时后失守,督避登“楚豫”兵轮。

——摘自《张謇日记》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史料的呈现形式分析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和价值。
(2)材料三是某同学给图片一撰写的图片说明,依据此例为图片二撰写一份图片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展望下一个辛亥年,请用最为贴切的一句话,憧憬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
3 . 有学者认为北魏改革以公元490年为分期,前一阶段是冯太后主持,后一阶段是孝文帝主持;也有学者反对这种认识,认为北魏改革具有连续性,不能把孝文帝排除在前期改革之外。据此可知
A.北魏改革措施有阶段性区别
B.北魏改革措施具有连续性
C.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历史理解不同
D.史料类型决定史料证史的价值
2021-06-13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合格考)
4 . 地图是研究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史料。对下图反映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东汉时期五胡迁入汉族活动区B.西晋时期北方人民迁入江南
C.东晋时期北方出现十六国D.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
6 . 制度变革与创新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

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中国历史上扳倒皇帝的例子有很多,但每次扳倒后,又有新的皇帝登上那个宝座。辛亥革命则不同,其目的不是拥立新皇帝,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被掀倒了,皇帝宝座被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观念,成立了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从此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顷刻覆灭,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

——摘编自张海鹏《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分别指出材料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材料说“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依据材料和所学,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序号年份事件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指出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78年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从上表②—⑤中任选一件事,参照示例,说明制度变革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
【示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2022-01-10更新 | 332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2021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玄武门之变时,关于李世民携带的伏兵人数,有以下记载,根据以下史料可知
记述出处
“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旧唐书.太宗本纪》
“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人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新唐书.长孙无忌传》
“千牛16人、备身28人,不算其仪仗,计有四五十人。”(千牛、备身为太子侍从宿卫)《大唐六典·太子左右卫及诸率府》
“尉迟敬德将七十余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资治通鉴》

A.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是被迫自卫
B.《新唐书》成书晚于《旧唐书》,故《新唐书》更可信
C.太子仪卫人数众多却在争斗中失败,故其战斗力低下
D.李世民参与到玄武门之变的亲信、士兵数量不能确定
2021-10-22更新 | 12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8 . 19世纪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巴黎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许多国家的革命著聚集于此。在这里,马克思经常参加工人集会,深入到工人住宅区进行调查,了解工人的痛苦,并与许多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以上这段史料适合用来研究
A.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影响B.《共产党宣言》的重大意义
C.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原因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广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富民思想的践行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D.人地矛盾的加剧
2021-11-09更新 | 1031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福建历史高考真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19051023日)

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

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

——刘大鹏(山西太原县举人)《退想斋日记》

材料二   中国政府近于改革之事颇有改观,而立废科举一节,取数百年来败坏中国及近日屡蹶屡起根深蒂固之附属物,一旦拔弃之,是真中国历史上之新纪元,而东方大局之转移在此矣。本馆记者不禁为此额手,爰取此次谕折,冠于时局之首,以明其关系之。大。

——《万国公报》190510月号《中国振兴之新纪元》

(编者注:《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19世纪60年代由基督教会在上海创办,主要登载时事和传播西方宗教与文化等。)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关于废除科举制的不同论调及其原因。
(2)以上两则材料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若进一步研究废科举问题,还需要收集哪些史料作为证据来相互印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