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   清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继平息了准格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将整个天山南北置于清王朝的统一行政管理之下。1762年,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各地驻防官兵兼管全疆行政事务。伊犁将军作为新疆最高的军事长官,由满族亲贵或蒙古重臣出任。同时还在乌鲁木齐设都统,品级与将军相当。在伊犁、塔城、喀什等地设办事大臣,统率各地驻防清军,监督管理地方政权,各级办事大臣受伊犁将军统辖。……军府制度在新疆的设立对于抵抗沙俄侵略,防止分裂割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驻地大臣只管军事,把生产、赋税、诉讼等日常民事交由少数民族上层(伯克)管理,而伯克“以官意传取,倚势作威”。随着官员腐败的加剧,军府对内不能稳定局势,对外不能应对沙俄的侵略,最终被行省体制所代替。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新疆推行军府制度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在新疆的军府制度
2022-05-2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东汉时期创作的《四民月令》描述了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田产的世族地主庄园的状况:种植作物广泛,牲畜种类众多,手工业包罗万象,宗族,亲戚,宾客提供劳动,也是武装力量。这种状况直接导致
A.土地兼并也愈演愈烈B.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商品交换范围的缩减D.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2022-05-2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时期周王室和诸侯国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及众多的具有专门技艺的工匠,专门服务于王室和诸侯国君, 每件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和制作工匠的名字。材料表明西周
A.官营手工业开始出现B.手工业服务对象的特殊
C.官营手工业技艺高超D.国家注重提高产品质量
4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文学作品中的“士不遇”主题滥觞于汉赋。贾谊、董仲舒、司马迁在积极入世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政治挫折,于是作赋铭志如,如贾谊的《吊屈原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形成了“士不遇”文学的雏形。贾谊、董仲舒、司马迁的“士不遇”人生经历,既意味着一种人格的蹂躏和自由的扼杀,有标志着一种最沉重的忧患和最高层次的生命体验。沉重的人生苦难强烈刺激了他们往昔平和的心境,使他们关注对象由社会转为自我,思想性格由外向变为内收。

——摘编自王进明《西汉“士不遇”赋透析----以贾谊、董仲舒、司马迁为研究对象》

材料二       宋代知识分子人数众多,在社会上形成势力,他们作为政治上的一支独立力量有十分明显的表现。文彦博反对新法,对神宗道:“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神宗道:“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绍兴八年(1138年)监察御史方庭实向高宗上奏,反对向金人议和,其中有言:“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咸淳三年(1267年)御史刘黻提出:“天下事当与天下人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随着士大夫“共治与”意识的产生,他们中的许多精英分子不仅奉公守法,勤于政治,怀有一定民本思想,而且在政治上发挥了更多的主动性,有时甚至可以与帝王的个人意志相抗衡。

----摘编自何忠礼《论宋代士大夫的“共治”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前期“士不遇”赋产生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士大夫“共治”思想的主要表现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共同的价值追求的.
5 . 有学者认为,从人事上看,军机处与内阁联系紧密,军机大臣多由内阁大学士担任;从权力分配来看,总览军政大权的军机处更占有优势地位,但内阁作为中央政府处理日常事务的地位并未动摇。这反映了
A.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B.中枢机构的运作方式
C.内阁依然掌握票拟权D.军机大臣“俨然宰辅”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全面主持变法。面对“太学有教导之官而未尝严其选”“夫课试之文章,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能。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等状,熙宁四年十月,改组太学,按照学生的文化程度,将学生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分舍进行教学。学生升舍,必须经过严格的月考、岁考,成绩优良者升舍。升入上舍的学生,学习两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就可直接授官,免去乡试、省试。此外,太学选聘全国名师,日渐成为全国最高学府。

——摘编自吕文奎《试论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在太学实行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在太学实行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
2022-05-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包括:各国对本国内部以及本国涉外的一切经济事务,享有完全、充分的独立自主权;各国对境内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各国对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各国对世界性经济事务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这些决议反映出
A.世界各国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共识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诉求的趋同
C.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主权与安全的努力
D.联合国成为新兴民族国家利益的代言人
8 . 1962年,美国全面启动“青年领袖项目”,源源不断地将第三世界的潜在国家领袖和青年精英带到美国接受文化熏陶。据1967年政府统计报告,曾参加过交流项目的非洲精英中,已出现两位首相、两位总统、一位副总统、五位国务卿和87位部长。这表明当时
A.美国和平演变政策成效显著B.第三世界倒向资本主义阵营
C.美国操纵非洲国家民主选举D.第三世界成为文化冷战重地
2022-04-06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学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35 年,陕西子长县成立苏维埃政权,将地主韩厚福的7垧地分给了韩银厚。次年,苏维埃政权一时撤离,韩银厚被迫退回分得土地,又向韩厚福租了8垧半地耕种。后来边区政府成立,韩厚福要求韩银厚退租,而韩银厚只返还了1垧半地。韩厚福不服,诉至边区高等法院,但遭驳回。判决
A.符合当时边区政府的土地政策B.调动了社会各阶级抗日积极性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D.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
2022-02-26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连根,出生于1949年,是浙江省余杭县永建乡下木桥村粮食专业户。郑连根在年轻时当过水稻植保员,他几乎天天都要到田头,查虫情、治病害,起早摸黑,使他掌握了一门过硬的农作物培植技术。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里分给他6亩承包田。太平乡、泰山乡的个别农户不愿承包在北湖草荡的田块,郑连根主动承包了这些易涝易灾的土地。为了获得高产稳产,他选用良种、合理布局、科学种田,采取降低地下水、早稻草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使亩产平均达500公斤。1985年以来,他共向国家售粮53794公斤。同时,他还拒绝一-些粮贩子的高价收购,坚持把粮食卖给国家。在郑连根的带动下,全村有16户农户转包了泰山、百丈等外地乡镇的低产田200多亩。全村1988年有向国家售粮超万斤大户22户,共售粮食15万多公斤,提前并超额完成全村40万公斤国家定购任务。1989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

——摘编自《杭州工会资料:1989年全国劳模主要事迹选编》


(1)根据材料,概括郑连根被评为劳动模范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评选郑连根为全国劳动模范的意义。
2022-02-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