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辛亥革命后,民众,尤其是农民,并没有翻身解放的欢愉,反而徒增强制剪辫的担忧和纷扰,皇帝没了, 就没有王法的逻辑,在底层社会广泛流行。这表明辛亥革命(     
A.扫除陋习成效初显B.缺乏土地革命纲领
C.预期目标并未实现D.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022-02-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太祖时,曾铸铁牌置宫门内:“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明成祖给宦官委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等军政大权。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监太监提督。明宣宗时期,宦官开始识字,正式参与政务。这表明
A.明朝君主专制逐渐衰弱B.政策调整迎合统治需要
C.内阁权力地位日益降低D.宦官已经掌握决策权力
3 . 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指出:“《临时约法》的失败……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材料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有
①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   ②约法自身存在缺陷
③宪政确立的长期性   ④缺乏政党政治的尝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 . 周代分封齐、鲁是为了扼制东夷,分封燕、晋是为了控制北狄,分封南部多个姬姓诸侯国是为了抵御南准蛮夷。这一做法
A.使华夏认同观念在西周形成B.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认同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D.强化了周天子的集权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25年3月21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向导》设立“孙中山特刊”,发表瞿秋白《孙中山辛亥革命后之第二功绩》《孙中山之死与孙中山之敌》和陈独秀《评中山先生死后之各方面》三篇文章,号召革命分子传扬孙中山的革命意志、主义及理想。其主要目的是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C.缅怀孙中山革命贡献D.揭露国民党反共阴谋
2021-11-13更新 | 707次组卷 | 1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理学的创立与发展影响后世几百年……据此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说出“北宋五子”并指出张载的理学贡献。
(2)简要叙述朱熹的理学成就。
2021-11-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7 . 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思想。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对
A.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张分封的思想
C.妄议朝政的儒生D.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
8 .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据此可知,行省
A.长官不受中书省的节制B.导致地方势力过于弱小
C.长官与周代诸侯相类似D.代表中央分别管理地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李鸿章乃行伐谋、伐交之策,思嗾(唆使)英德以牵制法人。时曾纪泽方充英使,受命办此事。虽未能成,而法政府因之有所顾忌,增兵筹饷之案,在议院否决。材料可用来说明(     
A.清政府不谙近代外交B.李鸿章的外交策略扭转了战局
C.法国侵华战争蓄谋已久D.李鸿章“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
2021-10-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九十六年来,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中,经历了以1927年八七会议、1935年遵义会议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三次伟大转折。这三次转折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及深远影响。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领导中国人们取得的重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例说明“转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3)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2021-10-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