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冯道(882~954),“少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皆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

——据《长乐老自叙》等

材料二   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

——《旧五代史》

材料三   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

——《新五代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2021-06-08更新 | 6912次组卷 | 29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自西周“宅兹中国”始,天下观、家国观、国家观在时代的波涛中不断涌现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使有思以相洽,有义以相分,而国家之基定,争夺之祸泯焉。民之所求者,莫先于此矣。且古之所谓国家者,非徒政治之枢机,亦道德之枢机也。使天子、诸侯、大夫、士各奉其制度典礼,以亲亲、尊尊、贤贤,明男女之别:于上,而民风化于下,此之谓”;反是,则谓之

——引自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材料二   中国建筑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宫殿无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宏大、最受重视的建筑。中国建筑史上营建宫殿的高潮有三次,分别出现在秦朝、隋唐和明清。唐朝都城长安的大明宫是隋唐时期宫殿建筑的代表作。大明宫明确分为外朝、内寝两大部分。外朝沿南北向轴线纵列三组宫殿,含元殿为大朝,宣政殿为日朝,紫宸殿为常朝,内廷建筑则较为自由。这种家国一体的建筑理念,在明清故宫以及清朝夏宫颐和园中都有充分体现。

——摘编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本)》

材料三   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观,各王朝所持有的是天下观。这一观念自先秦时期奠定之后影响深远。然而,天下观在其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却不得不每每面临诸多强大对手的挑战。因此,每当此时,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就有了一定的边界含义。不过,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边界出现于清朝。即当清朝面临沙俄这样从未接触过的具有全新文明的强大对手挑战时,近代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才最终形成。换言之,只有在中国面临强大的对手,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解。

——摘引自张文《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与天下观(前言)》


(1)王国维对西周传统历史环境下“国”的含义进行了界定。仔细阅读材料一,用一句话归纳王国维眼中的周朝“所谓国家”的功能。结合所学,指出并简析体现这- -功能的制度及其这一制度对巩固西周统治的意义。(4 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唐都长安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并简述大明宫“家国一-体”的建筑理念分别在故宫及颐和园建筑布局中的体现。
(3)材料三作者认为,当清朝面临强大对手挑战时,近代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才最终形成。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康熙帝为例,说明当中国的“文明受阻于强敌”时,“有边无界会被消解”的具体史实及其意义。②以左宗棠为例,指出晚清时期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并概述晚清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与加强西北边疆管理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2021-06-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严复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认为当今中国所患者为愚、贫、弱三者,故当务之急乃“愈此愚、疗此贫、起此弱”。“是以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他很看重体育,认为,“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他敏锐地意识到国民体质不单纯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更是一个与社会发展和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关于德育,严复认为德育的目的是教育国民去奴性,讲民主。“欲进吾民之德,于以同力合志,联一气而御外仇,则非有道焉使各私中国不可也”。他批评八股科举具有三大害处:“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其破坏人才,国随贫弱”。同时,严复对张之洞等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也进行了批判。“中国所本无者,西学也,则西学为当务之急明矣。”严复批评了清末学部对教科书未能及时重视,而任凭坊局随意出售教科书的状况。他主张改国定制为审定制。

——摘编自王艳玲《论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的理性色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教育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严复的教育救国思想。
2021-05-22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