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役”甲骨文从人,从殳,表示本义与人有关。

《旧唐书》中记载赋役之法中有“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建议“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其租庸调、杂役悉省“。

熙宁四年(1071年)政府规定:“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五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募者执役”

万历九年(1581年)推行“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银、差合而,皆出于地,亦谓之条编。“

乾隆三年(1738年)规定“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由是地、丁、匠价,同归一则,真谓‘一条鞭’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自秦汉至清朝(鸦片战争前)徭役的变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在即,中国迫切希望得到英美的支持,在华盛顿会议上解决山东问题,反对与日本直接交涉该问题。但日本要求直接与中国谈判,抵制将山东问题列入华盛顿会议。美国希望山东问题得到解决,但又不希望这一问题在会议上提出而影响其主要战略的实施。日本政府获知美国的态度后,提出“特定国间问题”,向中国驻日公使表示,山东问题要在会前解决。中国政府在确知美国的态度后,不得不改变主意,原则上接受了美国会外讨论山东问题的主张。最后,在美国的设计下,对讨论山东问题作了在华盛顿会议的“边缘”进行会谈的安排。19222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至此,华盛顿会议围绕中国主权问题争执的“边缘”谈判宣告结束。

——摘编自吴正俊《华盛顿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会议“边缘”谈判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日三国协商山东问题安排的最初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2021-04-25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婚姻观与时代

事例一 《陈书·儒林传》记载,南朝时期出身于高门士族太原王氏的王元规,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兄弟三人随同母亲寄居舅父家里。当地富豪刘琪为攀上名门亲戚,想以巨资陪嫁,把女儿嫁给王元规。母亲准备答应,王元规却哭着说我们正是因为一直保持婚姻门第,才受人敬重,怎么能够家贫就非贵而婚呢?结果这桩婚事未成。

事例二 宋代“婚姻不问阀阅”。据宋代笔记体著作《萍洲可谈》记载:宋真宗时外戚刘美的女儿嫁与开封茶商马季良为妻。作为朝廷命官的向敏中和张齐贤,居然为娶一有钱的妇人发生争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上述婚姻观进行评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秋瑾于1877年在厦门出生,幼就读于家塾,天资颖慧,刻苦好学。1891年,其父秋寿南被聘为台湾抚文,她随父亲前往台湾,后目睹了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对此痛心不已。1896年,秋理与王子芳在湘潭完婚,期间维新派人士在长沙建组织、办报纸,大力宣传变法、禁止缠足、民权、平等等进步思想,推行新政。1903年王子芳官户部主事,秋瑾随之赴京,接触到更多的新书新报,视野更加开阔,思想也更加活跃。1904年冲破封建家庭的阻扰到日本东京留学,1907年谋取革命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秋瑾十分重视妇女的教育问题,她的女权思想提倡女子走出封建家庭,进入学堂,接受文化教育,学习工艺,以谋得自立的基础。在秋瑾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之下,有一批妇女纷纷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加入革命队伍。

——摘编自廉红燕《秋瑾女权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秋瑾女权思想形成的渊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秋瑾女权思想的历史影响。
2021-07-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主要范式经历了从传统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再到新自由主义的转变。这样一种转变背后的是:新、老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是两种对立的经济主张,各有优点和局限性。凯恩斯主义的缺点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优点,反之亦然。这两种经济主张很难结合起来,因为其本质是对立的。故而,当自由主义经济学符合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便会兴盛,但随着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得到长期推行,其缺点也会基暴出来,进而造成经济问题。要克服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带来的问题和弊端,政府必须采用与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反的经济主张,而凯思斯主义经济学恰好能够克服此类问题。而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兴起之后,其缺点也会暴露出来,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又必然要求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来克服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引发的经济问题。这也正是20世纪西方国家经济政策嬗变的深层逻辑。

——摘编自夏庆宇《20世纪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嬗变及理论启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得重复材料中的观点,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7-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最早走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美洲,西、葡两国屠杀当地土著居民,掠夺全银贵全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17世纪,英、法、荷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雷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评析》

材料二   以1791年爆发的海地革命为界标,撤起了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一拉美独立运动。到19世纪20年代末,形成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拉美国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随之殖民地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欧洲拿破仑战争的极好契机,掀起了推翻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当亚非人民反殖斗争正蹒跚前进的时候,拉美人民就已经掀起了波澜壮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战争推翻了长达三百年的殖民统治,建立了16个独立的国家。

——摘编自薛源官《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分期问题初探》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拓展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发展与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关系。
8 . 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

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率领一批大臣渡过长江,其中大部分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史称“衣冠南渡”。这一时期北方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与江南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使得江南经济迅速繁荣。北来大族大部分都是中原的高门士族,而且都是好学玄学有文化的名士,玄学一度成为江南的主流思想文化。对于北人到来,江南名士虽存在着矛盾的情绪,但文化修养与北方大族确实有很大的距离,经过碰撞交流后,他们转而钦佩,甚至仿效。南北士族在文化上的融合催生了六朝时代突出的文化成就,如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南朝石刻、刘勰的《文心雕龙》、范晔的《后汉书》、葛洪的《抱朴子》、法显的《佛国记》等,皆为当时文化智慧之凝聚。以都城建康为代表的文化远播到东亚列国,对日本、韩国、朝鲜一带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司马睿之所以能够在江南重建政权,完全依赖的是北方的大族和江南高门士族。东晋建立以来,高门大族便架空皇权。当南朝皇帝的权力开始回归时,士族政治权力已经走下坡路,所以士族对家族利益的追求更加强烈。当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畏缩不前或者变节投敌,为国殉国者很少。

——摘编自贺云翱《长江文化,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杨敏(试论东晋末的永嘉“衣冠南渡”》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9年,亚历山大二世批准成立编纂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由自由派贵族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组成,承担制定取消农奴制、保留贵族地产等方面法律的任务。编纂委员会解散后,他所制定的农民改革方案先后提交农民事务委员会和国务会议表决,遭到反对势力的坚决抵制。只是由于亚历山大二世的弟弟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担任农民事务委员会主席,改革方案才获通过。在国务会议上,改革方案再次遭到非难,亚历山大二世力排众议,最终使农民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改革的基本内容即带土地解放农民、取消地主领地世袭权得到了实施。18612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这项违背国务会议多数成员意见的农民改革法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也因此在当时被称为“解放者”。

——摘编自张广翔《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俄国现代化》


(1)据材料,分析1861年改革方案得以通过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解放者”这一观点。
2021-06-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以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为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极富洞察力地提出:“我们的时代”的根本特征和基本标志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生产全球化促进了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财富的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

——摘编自李志军《人类历史发展大势不可阻挡》

材料二   201982425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G7)在法国南部度假城市比亚里茨(Biarritz)举行。24日,大批抗议者在附近进行反G7示威游行,爆发了激烈的警民冲突。参与者的人数约在900015000人,至少有68人被捕,其中有38人被拘留。据路透社报道,反全球化人士、环保活动家、法国“黄背心”和巴斯克(Basque)民族主义者都在游行队伍中,共同抗议世界领导人没有实践自己的诺言,他们的无所作为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据媒体报道,示威者的诉求还包括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火、气候变迁、女权主义等。

——摘编自钱蜻《反全球化运动背后的另一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