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改革与社会发展

中国在公元前221年的统一,是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其幕后天候、地理、人事的因素早已酝酿了好几个世纪。在其他国家尚在片面改革之际,商鞅在秦国统治者的支持下,则实行全面的翻新。其执行步骤包括贵族被废为平民,官吏按能力任职,井田制度一体取消,土地得以自由买卖,土地税按亩征收,士兵按征兵的程序入伍。国家又提倡农桑而贬斥其他各业,以求全国普遍的丰衣足食。从史书里看来,秦始皇即位之前约一百年,以上的政策都已付诸实施。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材料   事物的新陈代谢,决不只是一个简单否定和替代的公式,而是一个扬弃和汲取的复杂过程。近代中国的改革是从上层开始的,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农民起义的双重压迫下迈开第一步的。20世纪初年《浙江潮》杂志发表文章说:“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权派”,就是这样一个否定一个而且像浪圈一样一圈比一圈大地彼此联系着。你看,着眼于制造的洋务派,不过是地主阶级分化中的一批大官;倡导变法的改良派,则是略为扩大了的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士大夫及其知识分子队伍;号召自由民权的革命派,则是又扩大了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自此以后,才是无产阶级先锋队领导的工农大众革命,然而仍不能没有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2)上述材料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派别,说明该事件在社会变革发展趋势中的历史作用。

材料   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编自陈先初《从三三制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

材料一   1949年,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断人民币进入市场,一度严重冲击金融市场,造成物价飞涨。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查封上海证券大楼,严厉取缔和打击银元投机活动。到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币已基本占领了城乡市场。

在“银元之战”后,受到打击的上海投机资本,又转向炒作粮食、棉纱和煤炭,又一次引发了全国性涨价高潮。人民政府运用市场规律,仅十天左右就平息了这场物价风潮。经过这次斗争,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相关材料整编

材料二   



(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的重大举措。
2022-07-28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60年代,“铁人”王进喜曾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以王进喜为杰出代表的大庆工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属于这个时代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还有(     
①邱少云   ②雷锋   ③焦裕禄   ④李四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如图是辛亥革命形势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①大部分省脱离清政府获得独立   ②首义地点在武昌
③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被彻底推翻   ④袁世凯复辟帝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 有学者评论道:“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明,两者同样具有光彩。”以下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①领导虎门销烟   ②组织翻译西方书报
③开展洋务运动   ④签订《马关条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 . 英国从1800年到1820年间,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在4000箱左右。以后逐渐见长,从1839年到1840年,达到3.5万箱。由此导致了(     
①英国对华的贸易逆差   ②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③中国军队战斗力下降   ④鸦片战争迅速爆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以下史实的共同历史影响是(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建制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郑成功后代割据台湾;清政府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2022-07-28更新 | 355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2019年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关于这一遗址,以下说法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
B.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
C.出土了大量玉器,出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D.为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提供了有力实证
8 . 著名学者陈旭麓说,“清政府想以新军的扩编来稳固其正在动摇中的统治秩序,而新军却不愿为其效忠,且沿着相反的方向演变。”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件是
A.东南互保B.预备立宪C.武昌起义D.护国运动
2022-04-05更新 | 42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京故宫

材料一   北京故宫是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为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材料二   故宫文物迁移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北京故宫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并以此分析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阶段概述故宫文物迁移的路线及时代背景。
10 . 大国关系

材料一   194912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就在法国政府内部主张承认中共政权的意见趋于一致,并准备采取相应行动时,美国开始对法国直接施加压力。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更是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如果法国坚持这个想法,美国国务院可以改变其在印度支那事务上的态度。”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尤其是期待美国维持对法国从事印度支那战争的军事物资支持,再加上中国政府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法国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材料二   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以无比果敢的政治气魄,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中法建交公报于1964127日正式公布。中法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从而打破了西方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政治和外交封锁。

——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材料三   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
2022-04-04更新 | 24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