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关于焚书坑儒,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记载“焚诗书、坑术士”,认为秦始皇坑的是术士;孔安国在为《尚书》作序时记载“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认为秦始皇坑的是儒生。由此可见(       
A.只有一手史料才能弥合分歧B.历史记载需要考古发现印证
C.史料的运用要注意相互对照D.焚书坑儒真相根本无法认定
2016·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

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

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

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668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直接考察古代遗址、社会习俗和搜集、整理原始资料后,希罗多德写成《历史》一书。书中记载:希腊的字母来源于腓尼基字母,希腊人使用巴比伦人发明的日晷等等。据此判断,《历史》一书
A.具有研究古希腊文明与全球文明交流的史料价值
B.蕴涵着史学家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实地考查的精神
C.佐证了西亚文明、北非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
D.兼具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和文献史料的多重属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如图为江苏邳县出土的汉代捕鱼归来画像石,被《中国农业考古图录》所收录。画面上有两名渔夫,六只鱼鹰,前面一人肩扛鱼叉,手臂上有一只鱼鹰,而其中一只鱼鹰正从嘴里吐出一条鱼。该画像石(     
A.是研究汉代农业的一手史料B.体现了江南农业生产的落后
C.反映了田庄渔业的发展状况D.说明汉代民众生活异常艰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藩属国朝鲜发生了一次政权更替。以下为相关记载。对以下史料的认识,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朝鲜国王李珲为其侄李倧所篡,乃借称彼国王太妃顺臣民之心,以废昏立明。《明熹宗实录》天启三年四月条
李珲原以前王李昖次子得立,素称仁柔。李倧其亲侄也……在李珲左右用事……入春,因见李珲有疾,遂令心腹陪臣建议将平山节度使李贵教练兵马五百人调赴王京防御,又密约继祖母王大妃于三月
初九日于宫中举火为号,李倧……领兵入宫,绑缚李珲投烈焰中,……李倧遂即王位。
(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
(天启)三年四月,国人废珲而立其侄绫阳君(倧)。(清)《明史》
A.《明熹宗实录》《明史》作为史料,反映了其政治立场
B.《石隐园藏稿》细节描写较多,还原了历史真相
C.《明熹宗实录》成书较早,所以可信度最高
D.清《明史》作为官方正史,其解读最具有权威性
2023-08-30更新 | 5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一首关于江口沉银的民谣在四川地区流传了300多年。相传,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在彭山江口处战败船沉,有1000船金银财宝沉于江底。与张献忠同时代的彭遵泗写《蜀碧》时,也称“献忠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展闻,逆于彭山之江口……”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首期收官,出水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文物为我们解决有关张献忠的诸多历史传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材料表明
A.考古研究是找寻历史真相的主要途径
B.部分民间传说,可能成为考古的参考
C.历史最终都会以考古文物的形态呈现
D.还原历史,必须经各种史料对比研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5年,康有为组织十八省举人联名“公车上书”。康有为本人的文章回忆,上书遭到清政府拒绝;但有现代学者考证认为,康有为根本没有向清政府呈递举人们的改革主张。下列关于“公车上书”认识合理的是
A.作为亲历者,康有为的记载最为可靠B.对历史真相的探究,需要不懈的钻研
C.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无需达成共识D.现代学者掌握更多史料,其研究更为可信
2022-03-13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临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