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精神文明作为城市文化的内核,赋予了一座城市独特的城市面貌,塑造着一座城市鲜明的品牌特色,提升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品质,也为城市魅力的绽放增光添彩。

相关史实来源
四川彭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里,彭州籍中科院院士朱清时的家训、彭州实验小学校训、全国文明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的企业精神等均被雕刻在观赏石上,观赏石矗立在人工湖边;见贤苑和崇德林,分别展示着8名彭州近现代乡贤名人和12名“彭州榜样人物”的事迹:修身麻里,中国美协画家、彭州籍人物画家肖天智创作的12幅图文并茂的连环画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
成都文明网(2016年10月)
随着武汉市第二批8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的出炉,武汉市建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总数已达24个,其中以“友善”为主题的沙湖公园展示了20个琴园友善的故事,并推出了琴园大碗茶供市民免费饮用,建起了为市民提供使民服务的爱心驿站,供市民免费借阅图书的爱心书屋等
中国青年网(2017年5月)
佛山市三水区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示范点16个,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26个,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志性景观100多处,创新性制作手绘墙10万多平方米;此外,三水区还完成了6处红色地标的改造提升;市民走在城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大型商超、服务窗口、景区景点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各类核心价值观标示、公益广告
南方新闻网(2020年9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12-18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把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中国学者对此历史概念做了如下解释

丝绸之路:以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中国西运的货物以丝绸制品影响最大,故得名。通过丝绸之路,古代亚欧国家和人民互通有无,友好往来。

材料二   3世纪、中国书籍传到日本。《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锡赉(指钱币)”则“尽市文籍”遣唐使的使命不尽相同,但购书直是其主要任务。随着宋明之际民间贸易往来的增加,大量中文图书输往日本。



唐朝与东亚各国交往主要路线示意图

材料三   元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首领施行“参用其土人”的制度,且“世官、世土、世民”。明朝沿袭并大为拓展,《明史·上司传》记载“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明政府制定了授职,承袭、升迁,奖惩等法规,完善朝贡、纳赋之制,颁行征调士兵办法。土司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或农奴制经济基础之上的。明中期以后,封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明末一些土司纷争仇杀、抗命朝廷,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康熙、雍正两朝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随之展开清查户口,核实赋税等工作。土司势力大大削弱。

——摘编自龚荫编著《中国土司制度简史》


(1)有学者发现,在史料中几乎没有找到遣唐使大量进口丝绸的记录,主张将古代中国与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交通道路另行命名。请你依据材料二为此交通道路拟一个名称。并参照材料一进行解释。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析土司制度的兴衰。
2022-04-09更新 | 48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6年,金融学家章乃器从金融市场和民族解放两个角度评析国民党政府的新货币政策时说:“货币问题是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不是中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基本问题是民族解放问题。当中国民族解放问题得到解决时,那么货币问题的解决就不成问题。”这一看法(     
A.深受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的影响B.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勃兴
C.指出国民党政府币制改革的局限D.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朝的统一破坏了中国社会在宋代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这导致了当时和其后的经济长时期停滞,虽然明代后期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发展继承了唐宋的成果,但清代经济落入了“高水平发展陷阱”,宋元之际的变革笼罩了整个明清时代。

——摘编自李新峰《论元明之间的变革》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7-2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西方学者不乏专门论述,在参考这些论述时,须注意其研究角度。

材料  在西方列强手下的①第二次失败,使中国②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它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指出材料中画线的①②分别指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对该学者对“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解释加以评析。
2022-03-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临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曰:“善人为帮百年,亦可胜残去杀矣。”“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对于如何实现“无讼”,孔子提出的是一套为政以德、为国以礼、为政在人的治理方案,总体上是以德去刑。汉代一些地方行政司法官吏,在社会治理中,综合运用礼教、政教对社会的指引作用及刑罚对犯罪的禁止功能,综合治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解决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例如:秦彭“准礼训人,不任刑罚,崇好儒雅,教明庠序”;东汉刘矩稍迁雍丘令,“以礼让化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子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愤怒)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其有路得遗者,皆推寻其主”等。

——摘自胡仁智《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儒家化及共历史启示》

材料二 罗马法是在古希腊自然法理念的感召下,经千余年的历史筛选而鼎立起来的传统私法文化之源,由于罗马法学家一开始就以自然法为指导,诠释着以市民法和万民法等为代表的法律法规,并亲历种种司法实践,在几个世纪中ー贯以往。他]形传统的诉讼指导、诉讼参与、撰写契据,解答司法实践中大量的现实问题,使他们的解答常常必须被审判者所接受,直接作为判案据,这大大推动了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加之罗马版图的日益扩大,对外文往日愈频繁,国内人际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法律的确认和处理已是罗马国家不可替代的必然手段,因此,罗马民间才靠着罗马法学家的活动成了有史以来的“法制帝国”。

——摘编自张蓉蓉等《罗马私法一一自然法的法律表达》


(1)根据材一并结冷所学知识括指出汉代社会治理的发展,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古罗马与中国古代在社会治理上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会发现,一个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甚至一个地区的政治制度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换言之,政治制度是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演化的,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宏观上看,历史跨入一个新的阶段之后,政治制度也必然会发生脱胎换骨的改造。从微观上看,在政治体制的大框架确定之后,还会对局部不断进行调整。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社会是运动着的,政治体制必须跟随着社会的运动而变动着。人是社会的人,但更是自然的人,自然界的规律是新陈代谢,人的本性喜欢求新求变,由人组成的社会亦反映了人的这种特性。政治体制是社会的一部分,如果政治体制固守旧章,要么它的基础被运动着的社会逐渐瓦解,要么它窒息社会的发展,最后终究要被社会长期集聚的能量的突然爆发而彻底摧毁。所以,在西方政治制度史上出现过两种情况,痛苦的突进式变革和温和的渐进式变革。从历史上来看,这两种变革交互进行着。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政治体制的变革,并非都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有些也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如一些军事专制或独裁之类的体制,它们在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都出现过,不过是一个民族国家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这类不符合人类基本原则的政体将会消失。

——摘编自张定河、白雪峰著《西方政治制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前人们常说:宋朝的历史太窝囊。其实,两宋历史有其很不窝囊、很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一面……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其实,宋代弱而不贫。如果一定要说宋代贫,也仅仅是指其中央政府在一段时期内财政比较困难。有宋一代“革命”多。某些学者将宋代石炭即煤的广泛使用并运用于冶炼称为“煤铁革命”或“燃料革命”,其实质为能源革命;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称为“农业革命”;将城市面貌大改观,坊市制度的打破,商品交易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再受限制称为“商业革命”;将纸币的产生称为“金融革命”;将印刷技术的提高以及所引起的书籍逐渐普及称为“印刷革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使用“革命”一词是否恰当,人们可以提出质疑。但很难否定宋代在不少领域的较大发展,有的领域甚至可以用“突飞猛进”一词来形容。积贫积弱之说实不可取。

——摘编自张邦炜《瞻前顾后看宋代》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中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A.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可度B.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
C.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效益D.保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多样性
2024-02-12更新 | 363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评论中是被基本否定的。南宋的吕中说:“引用小人自安石始”。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富,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棺、章停、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周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直到近代,主流思想才开始肯定王安石的变法思想。邓广铭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为天下理财的成效:发展了生产,扭转了积贫的局势”。漆侠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改革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

——摘自李瑞华《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材料二   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颇为相似,而其中的青苗法和市易法与近现代经济法最相似:青苗法近似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市易法近似近现代政府开办金融控股公司。

——摘自周小明《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