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以下是统编版教科书关于“交子”的表述,据此可以判断(     
教科书关于“交子”的表述
七年级下册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初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很多铜钱被囤积销毁重铸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A.交子出现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B.交子出现是因为携带铜钱不方便
C.交子出现是因为铜钱流通量不足D.交子是北宋发行信用货币的尝试
2 . 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摘编自统编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后创造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试分析这个政治制度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看到船(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所见)……像我的大厦般大,其桅高于大厦之塔。他们就像浮于水面上的山。他们到地球每一部分去面临无数的危险。他们载葡萄酒到英国,载蜜到俄国,载番红花、油和亚麻布到亚述、亚美尼亚、波斯和阿拉伯,载木材到埃及和希腊。他们回来时,各种产品满载而归,该产品经此再转送世界各地。

——据彼特拉克(1304~1374年)《热切想看万事》

这些城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各自独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了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2007年版)

材料二    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

年份西属美洲白银产量运抵欧洲数量经欧洲流到东方数量
160011-14104.4
165010-138-96
17001210-128.5
17802218-2014.7

17-18世纪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这种中西贸易基本结构,是西方国家以其殖民地产品,主要是白银、棉花、胡椒等交换中国的茶、丝、瓷器等,特别是西班牙几乎只能以白银来进行交换。

——摘编自后智钢《16-19世纪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深受欧洲大陆近代思想和法律影响。其最主要特点是显示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1776年杰斐逊起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独立宣言》,其中涉及的民主共和国原则和美国宪政文化,成为1787年宪法必不可少的思想准备。战后初期美国实行邦联制,这实质上只是13个州组成的一个联盟,内部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权力十分有限导致社会动荡,政治经济局势呈现散沙状态,享受利益的特权阶级仅限于富人和奴隶主,再加上当时美国不同利益集团分化,导致社会矛盾突出。因此,美国改邦联为联邦,通过立宪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缓和各方矛盾。

——摘编自杨丹卉《对1787年美国制宪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世纪威尼斯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及其成因,并说明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白银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
2022-05-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法经》到《大清律例》,中国封建法典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素有中华法系之称。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的最高立法权,皇帝的诏书往往成为法律。中国古代法律,强调遵行礼教,强调纲纪伦常,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写进法律。

——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学习西方法律逐渐成为当时朝野上下的基本共识。1903年,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委任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主持修订法律之事,力图“参酌各国法律”,订立“务期中外通行”之法律。在沈家本的主持下,当时翻译的各国法律包括法、德、日、奥地利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商事法律以及英美的公司法,民商法学论著则以日本居多。但清末的民法学少有中国学者独立研究的论著,即便有个别中国学者完成的论著,也多属于外国民商法的介绍。清末以来移植大陆法系民商法,主政者也考虑到中国自己的国情,尤其是在亲属法和继承法以及物权法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形,保留了一些反映当时国情的制度。但是,总体上看,清末民商事法律制度及其民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还是仿效德、日等西方法律的结果,是一种“拿来主义”的策略。

——摘编自柳经纬《回归传统百年中国民法学之考察之一》

材料三     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法学发展的原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作用。
2022-01-0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