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022-04-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开创了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以市场机制自发推进工业发展的市场化内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纺织业走向全面机械化、工业化的道路……。在其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如《人身保护法》《货物买卖法》等,建立起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制定保护投资者的《取缔证券投机法》,建立起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与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农业的全面机械化推动了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这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日渐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强国……当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也一度产生了社会及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为世界工业化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周宇《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49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直到19572月,尽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在讲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仍然强调向苏联学习。他说:“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公茂虹《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美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英美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
2022-03-22更新 | 576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本来就不堪一击的中国小农经济陷入了深渊。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战争也连年不断,农村经济的衰落也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些爱国人士开始意识到农村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复兴乡村”的乡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中国的大江南北兴起乡村复兴、乡村建设潮流,乡村建设组织600多个,试验区点1000多个。乡村建设是依照一种理想或目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引导农民学习文化、改善风俗、改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农村建设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流派。一是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他曾多次以丹麦的乡村复兴为中国复兴的榜样,1931年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地创办乡村建设的研究院,实行“政、教、富、卫”合一。主张乡村建设应避免使用武力,以恢复法制、礼俗,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任务;二是晏阳初为代表的中华平民教育会派,1930年在河北定县建立试验区,采用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方式,大力推行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主张以教育的方式来改造中国农村社会。

——摘编自靳月《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胡锦涛同志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国13亿人口,农村有8亿,没有农村的小康,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2020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要充分挖掘“三农”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其内在素质,更要跳出“三农”看“三农”,用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繁荣农村的文化事业;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事业,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的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酬劳的机制和办法。

——摘编自周发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特点和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022-03-29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从历史来看,中央与基层社会的关系,既非“皇权不下县”的“地方自治”,也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集权控制”。古代行政权力致力于基层秩序的稳定以及赋税徭役的征收。家族宗族负责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民事纠纷的裁决、乡约教化、协助政府管理赋税徭役的征收事务、推进资助乡村公共事业、保卫乡里,等等。乡绅作为乡里的代表与官府沟通,官府批准的福利救济经费通常由士绅承担。很多地方,保甲职役是由宗族组织中的各姓氏或房支派轮流顶充,保甲与宗族是相互融合的。

——摘编自杨国安《“天高皇帝远”-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二   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其实,那个时候,自强一词应有两重含义。一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学习和创新有机结合中共堪称典范。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世纪60年代寻求“王朝的自我振兴”和“自我图强”的事件及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是如何逐步深入探索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