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反映出各地风俗和社会状况,这反映出中古时期阿拉伯(     
A.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B.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走向
C.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中美之所以能够在1969—1972年实现缓和,改变朝鲜战争后一直存在的敌对状态,苏联因素是第一位的。正如毛泽东在1973年2月在会见基辛格时所言: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基辛格也在回忆录中说:“北京和华盛顿正是对苏联力量有一种共同的关切才走到一起的。”即便缓和过程充满了猜忌、犹疑、彷徨甚至是挫折,中美两国最终走到了一起,并在相互交往中扩大互信的基础和互利的领域,不断丰富着中美关系的内涵。毕竟,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间的差异和隔膜终究不能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永久地分隔开来。

——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材料三   以下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一)中国全面参加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针实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3 .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靡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