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4 道试题
1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33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四川成都·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2023-12-08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史书所载:“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幽云地区),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以上记载描述的辽国国家治理的显著特点是(     
A.民族分化B.民族平等C.军事管理D.因俗而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根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西汉前期,工农商贾所生产和经营的产品,大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品和农民的生产资料;西汉中期以后,社会消费市场里的商品,大多是专供统治阶级消费的奢侈品。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C.工官制度的建立D.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3-09-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10次组卷 | 5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盗”。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 (   )
A.破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B.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C.阻碍了新经营方式的发展
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
2023-09-11更新 | 340次组卷 | 50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  )
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023-03-07更新 | 337次组卷 | 56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59次组卷 | 109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古籍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曾建立夏政权,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昭文中说: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继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据。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等整理

材料二 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都督府和州、县;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并可以世袭;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同时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与此同时,唐王朝实行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如采取和亲政策、通过册封来规范和边疆民族的臣属关系以及把边疆部分民族迁徙到内地等。不仅如此,还采取了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唐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这些政策对于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发达的中原文化对边疆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向唐王朝派遣子弟求学,以及请求颁赐书籍的记载频频见于史书记载。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古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唐朝治理边疆的政策。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民族政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资治通鉴》记载: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安史之乱),所在赋敛,迫趣(促)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为此,唐政府实行(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均田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