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的选官体制是九品中正制,即在州郡设置中正、小中正,专司品评人才,并向朝廷推荐。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从政治上堵塞了庶族地主做官的道路。但是,庶族地主的人数比士族要多,而且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经济力量也日渐扩大,自然希望政治制度有所改变。所以,南北朝时期,随着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矛盾的不断扩大,到了隋朝,“九品中正制”基本上被废除。

——摘编自隋启良《九品中正制的兴衰》

材料二:唐代科举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经、明字、明算等多种。学馆的生徒可以直接报考,不在学馆的自行向州、县报考,合格后再由州县送中央参加考试,应试者以进士、明经两科为最多。考试的内容,进士着重于诗赋和时务策,明经则着重于儒家经典的记诵。主持考试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以前一直是吏部考工员外郎;以后归礼部掌管,也有临时由皇帝委派中书舍人等清要官主持的。

——摘编自杜非《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材料三:制举是唐代科举中一种特殊的选才形式,唐代制举效仿汉代察举,多在新君即位、改易年号或重大事件发生之际开设,由皇帝亲自下诏选拔贤良人才,以表达乐善求贤之意,唐高宗以后制举逐渐成为科举制的科目之一。新君通过制举选贤的形式与天下对话,借此表明自己是一位招贤纳士的仁德之君,意欲广纳贤才、励精图治,令天下人臣服于其统治,从而确保统治权力的平稳过渡。从相关文献记载来看,从唐太宗一直到唐文宗的十四位皇帝,有十三位在登基之时开设制举。

——摘编自田子爽《从皇帝即位改元看唐王朝的制举选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九品中正制被废除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度如何推动隋唐盛世局面的出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制举选贤制度出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       
A.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B.民众普遍认同因果报应思想
C.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D.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
2023-12-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央党校柳建辉教授在《正视抗日战争》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时“华北200余县的抗日武装提出的任务是一个县一天打死一个鬼子,每月便合计能毙日军6000人……”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侵华日军力量强大,抗日战争异常艰苦B.集中我军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C.没有根据地的支持,敌强我弱力量悬殊D.没有正规军的配合,地方武装战斗力差
2023-12-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一记载反映了华夏认同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达B.服装华美C.礼仪之邦D.文明先进
2023-06-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盗”。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 (   )
A.破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B.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C.阻碍了新经营方式的发展
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
2023-09-11更新 | 340次组卷 | 5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6 . 据记载,周人的婚嫁年龄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但春秋时代,之前的晚婚习俗已开始被早婚所替代。齐桓公曾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一些思想家,如墨子,也竭力主张早婚。这主要是因为(     
A.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人地矛盾不断激化
2023-09-17更新 | 447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克菜亲王的女儿绮思梦达违抗亲王意愿,决心追寻自己的爱情,亲王知晓后杀死了女儿的爱人,绮思梦达对父亲说“爱情的力量不是你我所管束得了的”,最后饮下毒酒自尽。薄伽丘记载这则故事意在(     
A.宣扬天赋人权思想B.倡导关注现实世界
C.呼吁人性自由解放D.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2022-12-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  )
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023-03-07更新 | 337次组卷 | 5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B.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C.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D.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2022-11-1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材料三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按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实际上为三省长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

——《辞海》

材料四   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宰相(中书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一番覆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

——钱穆《国史新论》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唐代“贞观之治”的原因及影响?
(2)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回答三省体制的职能及作用?
2022-11-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