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进一步完善。他认为,清朝“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正在迅速地走向死亡”。为此,他主张“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1905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是他建设一个资产阶级近代化政治国家的理想的高度概括,是他政治近代化理论日益成熟的标志,也是他对中西文化“因袭”“规抚”而后有所“创获”,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结晶。

——摘编自王玉祥《孙中山政治近代化思想评析》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和新的国家”,即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国家,新就新在它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关于如何保证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带来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这种因素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保证。

——摘编自杨胜群《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日益成熟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政治目标的不同,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2024-02-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精神文明作为城市文化的内核,赋予了一座城市独特的城市面貌,塑造着一座城市鲜明的品牌特色,提升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品质,也为城市魅力的绽放增光添彩。

相关史实来源
四川彭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里,彭州籍中科院院士朱清时的家训、彭州实验小学校训、全国文明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的企业精神等均被雕刻在观赏石上,观赏石矗立在人工湖边;见贤苑和崇德林,分别展示着8名彭州近现代乡贤名人和12名“彭州榜样人物”的事迹:修身麻里,中国美协画家、彭州籍人物画家肖天智创作的12幅图文并茂的连环画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
成都文明网(2016年10月)
随着武汉市第二批8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的出炉,武汉市建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总数已达24个,其中以“友善”为主题的沙湖公园展示了20个琴园友善的故事,并推出了琴园大碗茶供市民免费饮用,建起了为市民提供使民服务的爱心驿站,供市民免费借阅图书的爱心书屋等
中国青年网(2017年5月)
佛山市三水区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示范点16个,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26个,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志性景观100多处,创新性制作手绘墙10万多平方米;此外,三水区还完成了6处红色地标的改造提升;市民走在城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大型商超、服务窗口、景区景点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各类核心价值观标示、公益广告
南方新闻网(2020年9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12-18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张居正在万历王朝初年,当了十年首辅,人们赞扬他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时宰相

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发展到明朝,政治上的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连宰相的权力都收归皇帝所有。……封建专制制度已经百病丛生,沉疴临绝,不进则亡。张居正就是在这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走向政治舞台,留下他传奇的人生。

张居正从秀才,举人,进士进而官至内阁大学士,从平民中崛起,他在明朝后期万历元年至十年(1573—1582年)出任首辅,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改革时已是国家多事之秋,究其所处的16世纪这一特定的时代,已不仅是一姓王朝的衰败,而是整个封建制度走向没落。16世纪末的中国历史给了他与历代改革不同的背景和机缘。

但他不畏艰难,奋力十年改革,一是以法治为理政的中心,使改革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以理财为监察的中心,整顿官府,使新政得到财政收益;三是以均赋役为中心,“重农厚商”,“厚商利农”发展社会经济;四是以近民便俗为宗旨,提倡面向实际,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思想资源。这样从政治推向经济,从四个方面强国富民,取得显著成效。

——摘编自《张居正改革评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张居正被称为“救时宰相”进行合理解释。
2022-11-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二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它的颁布以及随后所实行的一系列措施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打破了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教育行政体系等等”。对这一学制的评析错误的是(     
A.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B.促进了科举制的正式废除
C.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成果D.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的济贫历史十分悠久。1601年的《济贫法》就规定,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济贫费用的专项开支;各地方保安审判官负责组织当地教区的救助事宜。《济贫法》的实施标志着英国的济贫体制基本确立。其中一些重要原则影响深远,如对老、弱及残疾人、穷人实行院内救济,不准对不愿意入(济贫)院的贫民给予任何院外救济;收容贫困儿童、青少年到贫民习艺所进行技术培训;对寻找工作的穷人,给予劳动介绍;对健壮的流浪者和乞丐,采取强制收容和强迫劳动。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颁布《住所法》,规定凡擅自变更居所的人,都得被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非法居留者则被驱逐出境。

——摘编自毛日清《论英国社会福利的历史演进与特征》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期,英国农业连年歉收,物价飞涨。工业革命初期,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加剧了谋生的竞争。1779年,兰开夏地区出现大规模反机器骚乱。1793年,英法开战,法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英国贸易受到阻碍,食品价格飞涨。1795年,英王颁布法令,正式废除《住所法》中的“预防性驱逐权”,人口流动得到保障。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出台,该法案对进入收容机构的穷人制定了更为严格的人身约束制度,如进行日常劳动,男女隔离,不准吸烟、喝酒,外出、会客须经请示、汇报等。收容机构往往食物粗劣、劳动繁重。时人嘲讽道,身体健全的人要么设法自立,要么进入“井然有序的劳动院”。

——摘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近代英国的济贫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政策调整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地区主要语言分布图


——摘自邓辉《世界文化地理》

材料二:公元前196年,为纪念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石碑高1.14米,宽0.73米,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1799年,拿破仑远征军在埃及北部城镇拉希德发现这块石碑,法国人把当地称为罗塞塔,石碑因而得名。1801年,英军打败法军、接管埃及,根据投降条约,法方把罗塞塔石碑等10多件埃及文物移交英方。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送至大英博物馆埃及厅,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了展示英国人对法国的军事胜利,英国人在这件石碑的标签上写有一句话:“不列颠军队征服埃及的战利品”。1993年埃及考古学家札希·哈瓦斯博士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

——据中文维基百科“罗塞塔石碑”条目


(1)根据材料--,概括美洲地区语言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据此指出它所承载的美洲文化的新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罗塞塔石碑的命运进行评析。
2023-02-09更新 | 31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清北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肆虐成灾。1848年,英国创设了中央卫生管理机构——卫生总署,以全面介入社会公共卫生管理事务。然而,地方政府以侵犯自由和罔顾地方实际为借口,使得卫生总署的政策很难贯彻到地方。1857年,卫生总署被撤销。1858年,《地方政府法》正式赋予了地方政府清理污染物、建造公共浴池等解决当地公共卫生问题的诸多权力。1871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事务部法》,英国政府合并了济贫法委员会、内政部等涉及卫生管理事务的各类机构,将其职能归并到新成立的地方政府事务部,统筹负责地方政府涉及卫生健康问题的各类事务。这样,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终建立。同时,法国、美国等国家在公共卫生问题治理上都受到了英国的影响。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被纳入社会福利事业范畴,由联邦政府的卫生机构负责。地方政府在医疗应急管理制度上的差异、地方保护主义风气等因素塑造了“公共卫生联邦主义”,即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配合联邦政府来解决医疗补助、健康教育、卫生规划等方面的事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本地区利益为由拒绝配合联邦政策。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从“政府统治”向“多元治理”迈进,政府依靠市场机制,利用多元主体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依赖市场制度的弊病是,公共卫生资源和服务质量会因社会的贫富差距出现分化。同时,美国种族主义根深蒂固,有色人种难以享受与白人等同的及时治疗、低价消费处方药等卫生服务权利。卫生不公平的“痼疾”使得美国公共卫生治理困难重重。

——摘编自王聪悦《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沿革、经验与困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终建立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政策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民本思想与治国理政。

材料一   先秦典籍《尚书》中出现了“重我民”的思想。一般认为,《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民本一词的最初来源。民本思想一经产生,就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界激起了共鸣。《晏子春秋内篇问下》还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此后,历代都有思想家对这一理念进行阐发。在国家治理观念上,商王盘.庚曾提出“施实德于民”,周公提出“敬德保民”。《论语为政》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国家治理实践上,《管子治国》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荀子富国》主张君主对民众应当“利而后利之,爱而后用之者,保社稷也”。宋代思想家程颐以顺民心、厚民生、安而不扰为为政之本,提出养民之道在于爱惜民力。清代黄宗羲的经济思想也以富民为宗旨,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倡导“切于民用”

——摘编自杨艳秋《治乱兴废事万民忧乐间》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在总结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历史时说道:“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民本思想诞生的历史时期,并概括其在国家治理观念方面的主要理念与实践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作简要评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帝亲政后,对黑龙江地区的俄患颇为留意。最初,他尝试采取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未能奏效。清军击退雅克萨俄军之后,康熙帝于1686年向大臣表达了欲以尼布楚为中俄边界的想法。对清朝统治者而言,与俄国划定疆界、避免冲突,从而稳定喀尔喀蒙古、孤立准噶尔,既迫切又必要。从观念层面来看,清延这一主动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其固有的边界意识。俄皇彼得(一世)收到清朝国书之后,于同年11月底回复。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其分界方面的内容大体为清廷之前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一、划定疆界;二、禁止(擅自)越境;三、互遣(遣返)逃人(逃亡者)。《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清朝加强了东北边防,并设立了中俄界碑,绘制了实测舆图。

——摘编自易锐《清前期边界观念与〈尼布楚条约〉再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影响。
2022-10-3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10 .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类第二类
(新罗真兴王)二十五年(564年)遣使北齐朝贡。二十六年(565年)春二月北齐武成皇帝诏:以王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高丽】金富轼等著,孙文范等校勘《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三年(562年)……是岁,高丽、靺鞨、新罗并遣使朝贡。……(四年)二月甲寅,诏以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唐)李百药《北齐书》卷七

真平王(新罗真平王)四十三年(621年)秋七月,王遣使大唐,朝贡方物。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常侍庾文素来聘,赐以玺画及书屏风,锦彩三百段。

——【高丽】金富轼等著,孙文范等校勘《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唐高祖)武德四年,(新罗)遣使朝贡。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侍郎庾文素往使焉,……自此朝贡不绝。

一《旧唐书》卷一九九上

材料二   6世纪初、新罗加快接受中华文化的步伐,实行郡县制、官制、舆服制、谥法、年号、律令,使文物典章基本完备。(到唐朝时期,新罗王朝)完全接受了中华文物典章制度,衣冠、朝廷制度(执牙笏、贺正)年号,皆从唐朝制度,在国家文物典章方面完全中华化,完全儒家化。正如《三国史记》作者所论“新罗一意事中国”者耶!

——张碧波《中华文化圈中的新罗》,载《学术交流》2001年第4


(1)辨析材料一中的史料,指出据此能够确认的事实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析这一阶段中国与新罗的文化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