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重于防范与惩处。

材料一 《1787年宪法》


材料二 周秦以来,中国形成了自创一格的“中华法系”,成为公认的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在历史的推移和王朝的更迭中,法制虽代有损益,但“诸法合体”、“政刑不分”的旧法律结构形式到清末却始终未变。自古以来,中国的法典基本上是刑法典,但又包含有民法、诉讼法及行政法等法律内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民商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无别的法律结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材料三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也被称为“法官制定的法律”。英美法系主要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位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大陆法系的代表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摘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据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图示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并简要说明该宪法的局限性。
(2)据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的确立标志,并简要概括中华法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异同之处。
2022-06-06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 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
(1)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____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2)内容
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____,按田亩缴纳____,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②一年分夏季和____两次纳税
(3)影响
①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____
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____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图示解史】租庸调制

【辨析比较】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1)区别:均田制是土地分配制度,租庸调制则是赋税政策,二者定义不同,适用范围不同,沿革历史时期不同。
(2)联系: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同时也正是由于均田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而使得租庸调制在中唐之后为两税法取代。
2022-09-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德国政治体制的是(     
A.B.
C.D.
2022-08-12更新 | 173次组卷 | 31卷引用:(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中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如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
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2022-06-16更新 | 8592次组卷 | 61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5 . 在传统中国社会,事实上存在着两种秩序或力量。一种是官治秩序或国家力量,另一种是乡土秩序或民间力量。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后者以家族为中心,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下列图示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A.B.
C.D.
6 . 读下图,据示意图,对英国生铁产量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吨)示意图
A.表明重工业已成为主导B.生铁成为英国主要出口商品
C.得益于新式工具的应用D.电的广泛应用推动产量增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部分城市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城市人口比较示意图,这组图表共同反映出该时期我国
城市1927年1935年增幅
上海264万人370万人40%
天津112万人125万人12%
武汉85万人129万人52%
石家庄4万人6.3万人58%
唐山4.8万人7.8万人63%

A.城市化发展较迅速B.通商口岸经济发达
C.经济建设卓有成效D.工农商业均衡发展
10 . 下图是我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大跃进”运动导致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D.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