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见下表:


变化情况

第一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世界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战略需要,根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划分了美苏的实力范围。由于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两极对抗为主要特征,因此又被称为两极格局。

第三次: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随之结束;在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促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百度


围绕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情况(任意一点或整体),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0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中、南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联考文综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所共知,50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持批评态度,认为“中立是一种幌子”,尽管如此,中国的对外政策实际上却有很多重要的内容与不结盟政策所倡导的是一致的,比如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和平共处,比如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对第三世界的奴役,反对军事条约的存在等。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时,中国与这一运动的重要发起者印度和南斯拉夫的关系处于僵持状态,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相反,中国对不结盟运动反帝、反殖的总政策,予以了高度评价和积极支持。

——摘编自刘中民《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战略六十年》

材料二   到了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所以,中国才关注不结盟运动的成功经验并采取尼赫鲁倡导的不结盟这种比较务实的外交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不结盟外交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关系,基本可以认定不结盟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是服务于独立自主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张竹云《关于我国不结盟外交政策战略问题研究》

材料三   不结盟运动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反对富国剥削穷国,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军备竞赛,要求建立新的、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维护世界和平,揭示国际经济旧秩序维护国际垄断资本全球剥削的实质,对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尹承德《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不结盟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不同时期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简要说明其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冷战时期的不结盟运动的本质和斗争特点。
2023-01-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进入明朝开始中国的海洋防务就开始停滞不前,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寸板不许下海”是明朝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洪武七年(1374),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清朝历代君主与明中叶以后的历代统治者一样,都没有认识到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他们在继承传统儒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同时,依然用传统的治边思想和治边政策去对付从海上来的西方殖民主义者。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摘编自叶赫那拉·煜麟《清朝的海防思想》

材料二   日本侵台的直接结果,就是引发清廷内部的海塞防大讨论。李鸿章在这场国防战略的大讨论中,尖锐地指出:形势巨变,古今不同,“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衅,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故他同意加强海防,设立北、东、南三洋海军。这种把边防的重点从西北内陆边疆转移到东南海疆的举措,是封建国防观念向近代国防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而海防与塞防之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这种转变的开端。

——摘编自孙占元《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   台湾首抚刘铭传在保卫和开发台湾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海防和海洋军事建设,先后兴办台湾军器局、军械所、火药局、水雷局等,以解决台地兵器修理和制造的难题,并于台、澎海口要隘之处修筑近代化炮台,配备新式的阿马士敦后膛炮及各种水雷;另一方面则“与敌争利”,从海洋经济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和开发台湾岛。光绪十二年(1886),刘铭传在新加坡设立招商局的同时,先后定购和集资购买了8艘轮船,开办轮船公司,航行于台湾、澎湖、上海、香港之间,有时亦航往吕宋、西贡、新加坡等地。为与列强争夺海洋利权,刘铭传不仅苦心经营台湾航运,而且积极建造台湾铁路,创设台湾邮政局,架设台湾南北陆路电线,敷设从台湾至大陆的海底电缆。从开辟海上运输、海上邮政,到建设台湾铁路、铺设海底电缆。

——何瑜《从台湾问题看清代海权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分析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李鸿章所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讨论的背景和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清朝的海权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3-01-09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经济学家陈翰笙1930一1931年在河北定县调查显示,“14617户农家之中,有70%的农家占有耕地不到全数的30%,其余不到3%的农家,占有耕地几当全数1/5。"贫苦农民向地主缴纳的地租通常占收成的一半,赋税繁巫。这一现象(     
A.体现出国民党统治秩序的本质B.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经济基础D.推动了“减租减息"政策的出台
5 . 唐朝时期,对外关系表现出空前的盛况,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请阐述这两个特点的具体表现及形成原因。
2022-12-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41年11月,晋冀鲁豫边区通过《优待朝鲜人民规程》,设立朝鲜青年招待所,解决朝鲜人民来本区者的工作、生活、子女入学问题等。1942年国民党将“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改组为“朝鲜义勇军”(如下图)。这些举措(     

(注:图片来自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河北抗日战争图鉴》)
A.推动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B.巩固了新兴人民政权,
C.鼓舞了朝鲜侨民联合抗日的热情D.创建了人民革命军队
2022-12-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唐律疏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决罚不如法者,笞三十,以故致死者,徙一年。即杖麤(同“粗”)细长短不依法者,罪亦如之。”据此可知,《唐律疏议》(     
A.符合儒家民本思想的要求B.规范了唐代法律审判程序
C.约束司法官员用刑的权力D.体现援法定罪的法制原则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个地区相比,中原物产最为丰富,经济文化最为发达而各边疆地区的经济往往比较单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得各边疆少数民族都有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与中原地区进行经济交流的迫切愿望。中原地区因此也得到了自己所缺乏的畜牧业等产品的补充。这种交流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有朝贡、赏赐、互市等各种形式。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凝聚力,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几千年来四边少数民族都向中原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各民族之间关系日益密切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在中国这片广袤、丰腴的大地上生活劳作的各族人民,统称中华民族。至近代,“中华”则逐成为指认全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由“民族”与“中华”组成的复合词“中华民族”,出于晚清。经过近代以来历史进程的长期熏染,“中华民族”的含义确定为中国诸族之总称,对内强调民族平等,对外力争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觉醒,既受启迪于世界新思潮,又深植于中国诸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共同命运和近似文化心理。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会徽主体图形由腾飞向上的龙、凤及两侧的色带组成:龙凤形似阿拉伯数字“11”,恰为本届运动会的届次,又寓有“龙凤呈祥”之意,两侧旋转成半圆的橙色与蓝绿色的色带分别代表着黄河与长江,寓意天南地北各民族的团结凝聚。会徽轮廓与汉字“中”的轮廓相似,龙凤相依相伴腾飞之势,突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的内涵,分析近代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理解。
2022-12-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国民革命时期,韦拔群在东兰武篆育才小学举办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成立妇女宣传小组到各地宣传革命思想。他利用壮族人民喜欢唱山歌、听山歌的爱好,把革命道理融入壮族山歌中发动群众参加革命,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这反映其革命工作的特点是(     
A.继承和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B.利用乡约教化深刻阐释革命道理
C.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密切党群关系D.善用民族语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2022-12-0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高二同学们开展主题研究活动,通过查找资料,获取了以下信息:

法律法规

内容

《法官考试委员官职令》

“所有司法人员,必须应法官考试合格人员,方能任用。

《文官考试法草案》

“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中央政府当设五院,试行五院之治。”

《中华民国宪法》

“考选委员须超出党派之外,依据法律独立行使职权。”


可知,此次研究的主题是(     
A.民国官员选拔制度B.干部人事管理体制C.近代官员监察制度D.民国法律法规体系
2022-12-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