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垄断资本发展迅速,垄断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更为激烈。农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加入合作社“抱团取暖”成为农民的共识和理性选择,故合作社数量和社员数量不断增加。政府开始意识到合作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资金、保险、科技推广、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社成为经济发展活动的动力中心。20世纪3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大萧条,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多数国家政府采取增加关税、固定价格、限制农产品生产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但合作社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摘编自段禄峰《欧美农业合作社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材料二   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具有股份制经济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开创集体经济的最早尝试。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党可以藉以更有力地领导群众的一个战斗的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即扩大红军有生力量的社会动员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以运动促进运动: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并阐述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合作社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外农业合作社建设的经验。
2023-09-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开放性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经济学家的麦迪逊,大胆运用经济学的统计方法,在1998年出版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一书中,对宋代以来千余年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期趋势给出的一些比较重要和有价值的数据及观点。见下表

对比项中国欧洲1013世纪,中国和欧洲的人均GDP差不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中国略高于欧洲:14世纪后的四五百年间中西差距拉大,欧洲的人均生产水平已经超过中国,中国经济发展基本是停滞的;在1518世纪之间,中国将经济领先地位让给了欧洲。(GDР换算成1990年美元计)
人口人均GDP人口人均GDP
960年(北宋迩立)60004503200422
13世纪末(南宋灭亡)100006005200576
1700年(清康熙39年)1500060010500927

——材料数据摘编于安格斯·麦迪逊《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2-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四川历史上人口大迁移(部分)

年代背景移民情况备注
战国(约前301年)秦灭蜀国、巴国后。秦移民万家(以一户四五丁口)入与,约有四五万人。
元末明初(约1361年至1387年)元末,湖广地区爆发农民起义。以湖广地域为主的南方移民入蜀。标志着移民来源发生了以南方人居多的变化。第“湖广填四川”
清前期(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四川巡抚张德地上书请求移民:“四川自张献忠乱后,地旷人稀,请招民承垦。”十余个省的移民入川,以湖北、湖南的移民最多,移民持续百余年最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
抗日战争前期
1937年至1940年)
由于南京失陷、武汉告急,国民政府将首都内迁到了“雾都”重庆。江苏浙江等省和京津沪宁的学校、工厂、机关和居民疏散入川。据统计约700多万人从北方和沿海进入四川。

——摘编自《中国历史九次大移民影响深远》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先后颁布了《西北土地法令》《宅地法》《印第安人迁移法案》等法律,鼓励向西部移民。1825年伊利运河竣工,从马里兰州西部到伊利诺斯州的全长952公里的国家级公路建成。……这些北美的清教徒们,带着“天定命运”(即在没有清楚界定的地盘上扩展的使命感)来到太平洋岸边。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谐、富饶,吸引着土地投机商、农民、东部小农场主和大量欧洲移民。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一大批农场、种植园在西部得以建立,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原料产量激增,成为东部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西进运动中,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大批印第安人丧失家园,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消灭。

——摘编自《论美国西进运动的原动力》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四川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进运动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移民的主要因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   

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陶行知的一生都和乡村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1917年到1926年,陶行知在领导平民教育运动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中国乡村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乡村学校是当时中国乡村改造的中心。1927年,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将教育作为改造乡村社会重要工具。他在《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一文中指出,办学和社会改造是一件事情……改造社会若不能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1931年,陶行知创建山海工学团;次年,他提出工学团融做工、科学、政治于一体,将普遍的军事训练,普遍的生产训练列为六大训练的前两位。全面抗战爆发后,陶行知避居西南,在合川县郊(今属重庆市合川区)创办了育才学校。19461月,他还为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撰写了《社会大学颂》,表示乡人不出村,能知万里远。个个考博士,行行出状元。同年7月,陶行知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摘编自吴擎华《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陶行知有关乡村教育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行知提出这些主张的时代背景。
6 .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诗:“中山奋起卫炎黄,叱咤风云革命张。首义武昌摧末帝,共和民主屹东方。”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四 (见示意图)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3)材料三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
(4)指出材料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022-12-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培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来看,汉唐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统一与兼容:二是斗争与发展:三是继承与创新:四是吸收与消化:五是高潮与低谷。

——摘编自熊铁基《汉唐文化发展的特点》

根据材料,围绕“汉唐文化的特征”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现代“科学之光”。他认为应该把尊重事实,搜集和确定事实作为“归纳法”的第一步。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他指出“所谓知识在于实践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效用,功用是实践的根本属性。”他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人类征服和占有自然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丁立群等《技术实践论:另一种实践哲学传统》

材料二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代表。顾炎武在治学过程中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提倡独力创新,将“独创理论还原于人事的日常经验才可知其正误”。顾炎式做学问反对玄学、理学之清谈,主张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的学问,引古著今,注重用学到的知识或自己形成的理论来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提出了“学以致用”、“明道教世”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学者的“济世情怀”。

——摘编自威福康《论颐炎武治学方法的儒家精神与哲学意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简述二人学术思想不同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学术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9 . 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林羯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边疆政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
2023-10-09更新 | 391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