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
①以武装起义为革命的斗争方式②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指导理论
③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④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国历史上黄河因自然变迁或人为因素曾多次改道。元明清时期,为了顾全大运河的水量,曾强逼黄河南流,使与淮水合流,这造成黄河水患频仍,淮水亦酿出大害。这反映了当时
A.水患治理成效不大B.水患导致了漕运渐趋衰落
C.南方经济地位凸显D.经济与生态矛盾不可调和
3 . 欧共体成立后不久,美国工商界便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以避免欧共体的歧视性关税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刚刚运作,日本跨国公司便把投资重点转向墨西哥,企图通过这块跳板来减少美国关税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这反映出
A.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B.区域集团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美、日、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D.跨国公司推动资本的全球扩张
2022-02-23更新 | 925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5 . 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国社会上涌现出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北大荒人》《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雷锋》等电影和舞台剧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这些作品
A.发挥了革命教育的功能B.是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
C.是左倾错误影响的结果D.根植于丰富的艺术想象
6 . 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两者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律延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指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7 .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并接受大臣建议,以严法管理。这些举措导致
A.商人囤积居奇B.私营工商业的没落
C.政府垄断生产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21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期间,中美两国承诺采取强化气候行动,有效应对气候危机。但在协定表决启动时,印度代表发展中国家要求将各国加速“逐步淘汰”煤炭使用承诺,改为“逐步减少”,经过紧急协商最后达成了协定。这一协定的达成表明
A.中美信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B.多边协商原则利于应对全球问题
C.发展中国家主导气候问题的解决
D.积极推进减排降碳成为全球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辽是与北宋长期并立的北方民族政权。辽除了统治北方草原地带外,还深入到中原部分农耕地区。辽朝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设置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设置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事务。辽的职官设置
A.适应了当时不同民族的发展状况B.消弭了辽宋并立政权之间的矛盾
C.严重阻碍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全面接受中原的思想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因俗而治”主要是因为
A.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B.加强民族交融的需要
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