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农学经典《氾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这折射出两汉时期
A.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
C.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D.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
2022-05-27更新 | 809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推崇“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雅乐;老子主张“五音令人耳聋”“大音希声”;墨子提出“乐愈繁,治愈寡”“圣王不为乐”。这反映出
A.社会转型促进了音乐发展B.音乐审美折射出政治理念
C.思想争鸣促进了文艺繁荣D.音乐教化功能被充分发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吹糖人有着悠久的历史,艺人多奉明代刘伯温为祖师;而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于公元647年遣使至“摩揭陀国”求取熬糖法推动制糖技术成熟,使吹糖人成为可能;记载南宋社会生活的《梦粱录》有“吹糖麻婆子”的记述。由此可知,吹糖人
A.在唐朝已经有确切记载B.技艺得益于中外文化交流
C.出现时间应不晚于南宋D.艺人的行业传说真实可信
2022-05-26更新 | 538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二战后,美国国务院扶植成立了泛太平洋和东南亚妇女协会等专注亚洲女性活动的志愿组织。其项目之一是引导访美的亚洲女性参加课程讨论,学习美国历史,利用参观活动向亚洲女性展示一个多元化的美国社会。美国此举旨在
A.与苏联争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B.塑造美国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
C.推动亚洲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D.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2022-05-20更新 | 201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5 . 如图是1828年的一幅英国漫画,描绘了一位女士在显微镜前观察水滴中游泳的怪物。顶部字母写的是“微观世界,献给伦敦自来水公司”;底部字母写的是“怪兽之汤,泰晤士水务公司”。漫画反映了
A.近代科技产品广泛运用B.化学工业发展造成污染
C.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流行D.市民公共卫生观念加强
6 . 列宁制定了一切图书馆都要向所有公民开放的基本原则,亲自拟定了图书馆需要回答的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吸引新的读者阶层吗?如妇女、儿童、非俄罗斯人等等?”这说明苏联的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文化传承成为社会共识
C.公共服务体现国家性质D.制度变革影响社会需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   吴孟超是抗战时期成长起来的外科医生。在国家风雨飘摇的年代,青年时代的吴孟超立下了报国救民的理想。新中国成立后,吴孟超全身心投入到肝胆外科事业中,为中国的肝胆外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他组建了国际最大规模的肝脏外科研究所,领导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学研究。虽受众人仰望,始终保持着平易近人、勤俭朴素的作风;虽身为资深院士,依然把尊师重道放在首位,培养提携后辈,坚持参加义诊,对年轻医生言传身教。他用个人积蓄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和“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会”,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以及基础和临床医学作出贡献的人才;并专设青年基金,奖励杰出的医学青年工作者。

——摘编自王德《苍生大医》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吴孟超院士的主要贡献。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吴孟超院士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政府颁布“刻书之式”,以律令条文规范书籍印刷出版,不按条文出版的书籍视为假货和盗版。南宋罗樾刊刻其师段昌武《从桂毛诗集解》一书,段昌武的侄儿诉状要求严惩。朝廷即发出公文要求当地官府“治罪罗樾”,并声言再有不守规约者,“追版劈毁,断罪施行。”南宋政府的这一行为
A.蕴含着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B.规范了雕版印刷业
C.体现出对文化传播内容的控制D.加快了儒学的传播
2022-05-19更新 | 378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古希腊的普罗泰哥拉认为,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使他相信看上去是真实的东西,所以“一切皆为真实”;智者学派的另一位代表高尔吉亚论证了“一切皆为虚妄”的观点,除了个人能感觉到的事物以外无物存在;若有独立于个人感觉之外的任何事物存在,则也是永不可知的。据此分析,两人的观点
A.体现出世界观的矛盾与对立B.肯定个人感觉现象的虚无
C.均具有否定理性思维的倾向D.主张树立人的权威和价值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汉唐盛世到清末民初,我国的对外称呼不断变化。纵观我国对外称呼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视出中华民族的心态变化轨迹。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称呼字义释读
“番”“番”是我国最早对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已有三千年历史,“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胡”汉唐时对我国北方及西域的波斯、大食泛称为“胡”;从西域引进的物种称呼皆带胡,如胡瓜、胡萝卜、胡笳;唐对旅居长安的西亚人通称胡人。“胡”字带有贬义,如“胡虏”、“五胡”。
“夷”“夷”是对华夏族对东方各族泛称,汉时指四方少数民族,清代多指外国人。“近唯英夷,实乃巨诈”(龚自珍语);“夷”字民间使用较少,多见于文人笔墨。
“洋”《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现代化的”;《辞海》释义为“旧时泛指来自外国的事物”,与“土”相对。晚清出现许多冠以“洋”的词汇如东洋(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洋文、洋布、洋行。“洋”长期被视为先进和高品质的代名词。
“西”“西”字专指西欧和美国,称呼其他国家时具体指出地域或国度,如非洲人、印度人。洋务运动后与西方有关者皆称“西”,如西服、西餐、西医等,我国对外称呼渐被“西”字取代。“西”字作为表示地域方位的概念,剔除了“崇洋”“慕洋”的成分,体现出民族心态的成熟。
“外”改革开放后,“外”字在对外交流中广泛使用,外汇、外贸、外资……,不但涵盖西方国家,也包括世界各国。“外”字彰显不亢不卑,不媚不张的民族气质。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取材料中关于中国人对西方或外国人称呼变化的若干信息,结合当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国民认知水平或民族文化心态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和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信息展开分析论述,可依据材料自选角度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22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