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铁路梦”

火车的发明极大地拓展了陆上移动空间与物流能力,不断地发展着人类的“铁路梦”。

材料一   苏格兰人乔治·史蒂文森,制造出他著名的“移动引擎”,这使煤的价格降低了将近七成,还让曼彻斯特与利物浦之间开通第一条   客运专线成为可能。从此,人们可以用前所未闻的15英里的速度,从一个城市奔向另一个城市。

——房龙《人类的故事》


(1)材料一中,“移动引擎”得益于什么动力?此发明对英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通往加利福尼亚的铁路建成了。但是这条铁路之所以能建成是由于资产者通过国会赠送给自己大量“民地”,也就是从工人那里剥夺了这些土地,是由于资产者输入了中国苦力来压低工资,最后是由于资产者建立了一个新的支系——“金融贵族”。

——《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1869810日)


(2)依据材料三,概括“通往加利福尼亚的铁路建成”的主要条件。

材料三   欧洲富强之本……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凡为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无铁路之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初


(3)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孙中山“视铁路为命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我国高铁的成功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有力推动了我国铁路标准走出去。目前,我国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标准化互认合作协议,显著提升了我国铁路标准的影响力。车轮飞驰,不觉经年。以高铁为代表的“国家名片”,让世界不断感受中国发展的强劲脉搏。

——摘自《飞驰的高铁》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人类不断发展的“铁路梦”?
2 . 光辉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1)以下是某校集邮小组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收集的邮票,请依据邮票画面反映的史事发生地填入中国轮廓图的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A.中共一大会址B.遵义会议会址C.中共七代大会纪念D.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以下是某同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会议”为主题整理的历史图片,请与下列的图片说明相匹配(填写字母)

①代行全国人大职权,颁布《共同纲领》。
②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为新中国融入战后国际社会打开了新局面。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⑤停止“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⑥明确党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满足人民需要。
(3)依据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2022-06-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在与外来的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同时,中华文化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某校学生准备举办主题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展览活动。


(1)根据展品信息,将下列展品匹配相应的展板。(填写字母)

展板一主题:输出(中华文化)________
展板二主题:输入(外来文化________)
(2)观察下列待展展品,若要据此增加一块展板,你认为展板三的主题应该是________。

A.清代内务府自制会打更的自鸣钟
B.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
C.土耳其伊兹尼克仿元青花瓷器
(3)请你选择展板三中的一个展品,根据示例,结合主题,为其做一简单介绍。
示例:从8世纪起,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受元青花的影响,中东地区皇室开始扶持制瓷产业,学习中国制瓷工艺,伊兹尼克在15世纪下半叶发展成为重要的陶瓷制作中心。这是一件土耳其的仿制青花瓷器,从中可以看到其浓厚的本土文化的影响。
2022-06-22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材料一   战国商鞅方升及铭文


左壁刻:“(秦孝公)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摘自上海博物馆的相关介绍

材料二   关于商鞅变法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死,……秦法未败也。

——《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梁启超《变法通议》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四   关于改革开放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途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秦始皇在商鞅方升上再次篆刻铭文说明了什么?
(2)根据所学,请你列举4例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说明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4)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历代的变法和改革?
5 . “地球变小了”

交通就是将人员和物资安全地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外一个地方。


(1)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指的是(________)(单选)
A.人力的使用   B.畜力的使用   C.轮车的使用   D.风力的使用
(2)道路铺设和运河开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下列运河与所处位置匹配。
①灵渠 ②京杭大运河 ③米迪运河 ④苏伊士运河 ⑤巴拿马运河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工道路,其中跨度区域较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双选)
A.秦代驰道   B.古罗马大道   C.唐代驿道   D.元代驿路
(4)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就“交通与社会变迁”谈谈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的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022-06-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失期当斩”还是不当斩?

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御中发徵,乏弗行,赏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评;六日到旬,费一盾;过旬,费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典。

(注:御中发徵,乏弗行;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许:斥责;费:罚;一甲:1344钱;一盾:384钱;除典:免除征发)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秦律十八种·徭律》

材料三 里耶秦简中有一组十二枚保存非常完整的简牍,记录了十二名阳陵男子被遣往洞庭郡迁陵县充当戍卒,因欠债被阳陵县司空腾依照公文程序发文催讨欠款。这里的里耶秦简出现“费罚赎名单”,从内容记载来看,这是一种因小罪赎罪的方式,从轮番戍守者到司空(主管工程),都是其惩罚的对象。里耶秦简编号9-2352的简文记录了一位叫居臺的人,从酉阳牵马送到迁陵,给县令,天雨路滑,半路上马掉下山谷摔死,然后逐级上报的事情。

(注:2002年,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的古井出土了3万余枚秦代简牍。里耶秦简的时间由秦始皇(含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基本横跨了整个秦王朝。这批秦简虽然是秦朝洞庭郡下辖的迁陵县档案,但丰富的史料价值足以从各角度去填补传统史料的空缺,在研究秦代地方管理制度、社会风貌方面更是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整理自里耶秦简博物馆展出的相关资料

材料四 《史记》载,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渔阳郡战国时属燕国,在秦代属于边境之地。屯戍,即驻防。由此可见,陈胜等人此去是要戍边服兵役的。在秦代,戍边是一种半军事性活动,由百姓轮流完成,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徭役。若如此,便不能用《徭律》中的法令来证明陈胜所言的“失期当斩”不实,因为陈胜等人要接受的更可能是军法的制裁。另外,睡虎地秦简按照其中出土的《编年纪》记载,时间跨度是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17年(秦始皇三十年),不能证明秦二世没有修改法令。从史书记载来看,秦二世时期的法律更趋严苛。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21年第15期《秦简中的帝国兴亡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来推断,你认为陈胜、吴广等人误期应该是什么结果?请说明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失期当斩”还是不当斩?请说明理由。
2022-06-2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儒学的流变儒学,既绘就了中华文化的底色,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将下列思想家与其观点匹配。(填序号)
①朱熹②韩愈③孔子④董仲舒⑤孟子
言论思想家
A.仁者爱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E.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F.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2)你认为上述哪一观点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儒学流变的重要转折,并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
2022-06-2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近代以来,科举制度成为时人关注的焦点。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相互博弈,最终被废除。

材料一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上奏(1864年)

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停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二   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

——光绪诏令(18986月-7月)

朝廷……饬令各督抚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清政府诏书(190592日)

材料三   在这个制度(科举制)之下,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乱或腐化的选举……在最善的本意之下,它是民主的。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一卷东方的遗产》

(1)材料一中,李鸿章、梁启超提出上述观点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他们完善科举制度建议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清政府对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有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分析作者对科举制作出上述评价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科举制度废止与近代文化的关系?
9 . 古罗马的荣光古罗马创造了璀璨的文明。透过历史遗存,有助于我们回望古罗马的荣光。

材料一   2世纪初古罗马国的疆域



(1)依据材料一,古罗马国直接沟通了哪些古代区域文明(________)(双选)
A.两河流域文明   B.尼罗河流域文明   C.印度河流域文明   D.黄河流域文明
(2)这一时期古罗马国的政治制度当是(________)(单选)
A.民主政治   B.寡头政治   C.共和政治   D.君主政治

材料二


古罗马住宅(复原图)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阿里阿纳·波利阿纳住宅,属于……梅乌斯所有。从7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与……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

—《拉丁铭文集》收录的罗马时代写在公寓墙上的广告

(3)依据材料二,可以了解古罗马人在居住方面的哪些表层信息?并依据材料,推测古罗马的社会特征。

材料三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是地中海周边是遥远而广阔的大陆,他们将无尽的商品流向你处。每一块陆地,每一片海洋,无论有何出产,都会在各个季节给你送来……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编者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4)结合材料三,说说古罗马具有怎样的世界地位?
2022-06-22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依随时代之运演。

材料一   孔子:“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礼)“王之大经也”

孟子:“政在得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制民恒产”,“勿夺农时”

荀子:“天子者,势为至尊”,“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

——摘编自《中国传统思想的演进》

材料二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以后的洋务运动。创深痛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士人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的手里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1896

材料四   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由发达而倾于崩坏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必然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了。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俄罗斯正是这种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试验场。

——陈独秀192011月《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


(1)根据材料一,提炼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要内涵。
(2)分析材料二、三中,林则徐与梁启超思想变革的社会根源。
(3)根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中国政治思想的变革。
2022-06-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