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4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一月来山东、苏北两地十余万翻身农民,在‘争取革命彻底胜利’口号下,积极参加解放军。其中仅鲁中南一地即有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这体现出当时(  )
A.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革命的中心转移至山东解放区
C.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D.报刊的宣传奠定民主革命基础
2022-06-27更新 | 1061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材料隋炀帝即位后便着手调整监察体系。大业三年( 607年)增置谒者、司隶二台,并御史为三台,其中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以御史大夫为长官,负责对中央百官包括皇子的监察,参与重大案件的审判,谒者台主要职责是在出使抚慰的过程中了解民风政情,纠正冤假错案,司隶台是设于京师长安专事地方监察的机构,长官为司案大夫,有刺史14人,刺史监察地方采取定期方式。为使刺史的监察做到有法可依,隋炀帝特别制定了地方监察法规《六察》。隋朝的言谏机构为门下省。主要掌管封驳、百官奏事、献纳谏正,隋炀帝对门下省进行大的改革,把负责出使、言谏的散骑常侍、谏议大夫、散骑侍郎等官职废除,门下省终于完全摆脱皇帝侍从、顾问机关的性质。但谏议大夫等谏官也消失不见。中期,随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有法不依,唯权力是从现象日益显现,其典型就是炀帝包庇赦免宇文述私役部兵一案,监察制度逐渐遭到破坏。

——摘编自袁刚《隋朝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炀帝监察制度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炀帝的监察制度改革。
2022-06-2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图两幅牛耕图均出土于江苏地区,分别属于新莽时期(图1)和东汉中期(图2),据此两幅图,可以推知(  )
A.铁犁牛耕技术在江南普及B.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加强
C.牛耕是主要农业生产方式D.耕作技术得到了一定提高
2022-06-27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时期,因为奴隶社会的没落,社会结构上发生很大的变化,体现为教育由原来的奴隶主贵族专门享有变为平民大众都可以参与,这种变化促进了文化发展空前灿烂,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为中华文明打下了最为丰富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基础,影响着后世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甚至可以说成就了整个中华文明的骨架,因此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请你对以上材料任一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法国画家毕沙罗所创作出《蒙马特大街》系列作品,在这一画派的画作中,色彩是在同一光照条件下,所有存在物之间相互的光色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色彩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符合该画派3的特点的作品是(  )
A.《马拉之死》B.《晚祷》
C.《日出•印象》D.《鸽子与豌豆》
2022-06-2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1928-1932年,苏联推行“一五”计划,国民收入用于积累的比重一直稳定在30%左右,其中农业部门提供的资金比例则高出平均值,甚至出现农民收入的一半都以“工农剪刀差”的形式流入到工业部门中,而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积累率则为15%。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
A.政府主导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民为现代化付出巨大牺牲
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D.集体化运动挫伤农民积极性
2022-06-27更新 | 55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政府设河州卫,以何锁南普为指挥同知:“又遣西宁州同知李喃哥等招抚其酋长,至者亦悉授官,乃改西宁州为卫,以喃哥为指挥”;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元璋派沐英平定洮州叛乱后认为“洮州,西番门户,遂置洮州卫”。明初这些做法旨在(  )
A.强化封建君主专制B.增强边疆经济活力
C.维护国家政权稳定D.削弱土司统治权威
2022-06-27更新 | 886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公民法庭判决其有罪是不公正的,但审判他的法律是雅典民主政府颁布的法律,而服从法律是个人的责任,因此当他有机会逃跑时,他明确拒绝逃跑而是接受了判决。这体现苏格拉底(  )
A.不赞同陪审法庭制度B.认同法律至上的原则
C.宣扬公民应服从城邦D.开启了理性主义先河
2022-06-27更新 | 741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年2月25日,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在蒲安臣这样一个美国人的率领下从上海虹口出发了。由于他本身是美国人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他主导下签订的《蒲安臣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平等身份签订的条约。把这份条约与同期其他列强与中国签定的条约进行横向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对华政策与英法等国相比有明显的独特性,与英法等欧洲国家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和领土要求相比较,美国在这一时期没有对中国提出任何瓜分势力范围的要求,而且两国人民自由流动和入学的条约有力的促进了后来的移民和留学潮。如果把《蒲安臣条约》与先前美国对华政策进行纵向比较,可以看出美国已由一开始的尾随英国,本行免费搭便车的帝国主义,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立的对华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合作政策

——摘编自倪正清《从蒲安臣和<蒲安臣条约>看晚清中美关系》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主要从军事上考虑。为减轻自己在对日战争中的损失,促使中国在对日战争中做出积极的努力。美国在太平洋同日本的战争是在劣势下进行的,在军事上扭转不利局面,打败日本,是当时美国制定太平洋和亚洲政策的主要出发点。为此,在对华政策上,美国的基本方针是维持中国的作战能力,利用中国雄厚的人力,在亚洲大陆牵制更多的日军,并用中国做基地轰炸日本的海上航线,进而轰炸日本本土,以此支持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对日作战。在政治上,则使中国同美国友好。为此,罗斯福每做出一个决定时都把这些目标牢记在心。因此,美国在这一期间执行了援助中国抗日,促使中国民主团结,以便有效地打击日寇的政策。

——摘编自胡之信《1941-1945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蒲安臣出使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援助中国抗日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研究发现,秦朝官员的分布大致还是“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即大多是战国时秦国故地的人出任将军领兵打仗,而文官除了秦国本国的贵族外,还有大量来自原东方六国的士人、客卿。这表明秦朝
A.军功爵禄制已名存实亡B.贵族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C.严格防范六国复辟势力D.官员选拔地缘特征明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