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2022年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入选其中,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平均海拔超过3750米,是一处时空位置特殊、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遗物遗迹丰富、技术特色鲜明、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皮洛遗址时期人类已懂得如何使用火
B.皮洛遗址存续年代应不早于一万年前
C.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点
D.该遗址人类已适应了高寒缺氧的环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关于法国启蒙运动,有学者认为:“理论上,哲人们坚信打破宗教迷信、树立理性权威能使这个时代的人变得更聪明、更高尚、更幸福;但现实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或愿意接受理性权威,而基督教传统更是深深扎根于普通民众之中。”该学者意在(  )
A.抨击基督教会对人的思想束缚B.批评启蒙思想家对传统的割裂
C.反思法国大革命的暴力与激进D.说明理性与宗教精神不可调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初版于1893年。那个年代天朝体制虽然早已在列强攻击下露出百孔千疮末世景象,欲进言者还得顾及天朝自信美称“盛世”,而先自贬为“危言”。郑观应以洋行买办身份与经历学通中西,著书宣称“首为(中国与列强进行)商战鼓与呼”,而内容包括建设现代国家和解决当下危难的所有问题,明确提出仿照西方国家,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指出国弱民穷根源在于专制政治。1895年,江苏布政使邓华熙将《盛世危言》五卷本推荐给光绪皇帝,正思变法图强的皇上批示印制二千部,分发给高级干部参阅:国内各书坊立即盗版翻刻十余万部,学林士子争相传阅,此书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摘自鄢烈山序盛大林新著《盛氏微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观应创作《盛世危言》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创作《盛世危言》的意义。
2022-06-02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康熙年间,清政府主持编纂了《大清会典》,采取“以官统事,以事隶官”的编纂条例,按照机构的分工归类,分别规定各机构的职掌、职官、办事细则等,后面还附有与本机构相关的则例。该会典的颁布有利于
A.制约国家的集权体制B.强化国家的监察职能
C.完善国家的行政体系D.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在审阅户部奏请“浙西四府秋粮内收布三十万匹”的建议时,特例批复“松江乃产布之地,止令一府输纳”。这从侧面反映出
A.松江棉纺织业发达B.明初赋役负担沉重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粮食种植出现衰退
2022-06-01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9年7月,胡适陆续发文攻击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中国问题要作“根本解决”的主张是“自欺欺人”的梦话,宣传改良主义。而李大钊不断撰文予以反驳,指出要想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应该使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这场论战
A.表明胡适缺少崇高的理想抱负B.体现了资产阶级派别内部矛盾
C.促进中国革命道路的不断探索D.缩小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
2022-06-01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我国长达几十年的户籍制度改革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是从1978年到1984年,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迁移的限制由严格控制开始转向适度放松。以198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为标志,严格的户籍政策开始出现松动。二是从1985年到1999年,户籍制度改革进入暂住证时代。1985年,公安部出台《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实行暂住证制度。三是从2000年到2013年,以服务为导向的户籍制度改革全面铺开。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并予以农业人口的市民化政策财政支撑。四是从2014年至今,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居住证时代,改革向纵深扩展。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居住证暂行条例》,在全国开始逐步建立起了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了新的突破和依托。

——摘编自李丹阳、汪勇《新中国70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逻辑与趋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并简析户籍改革的趋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2022-06-01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隋唐时期上则以“野无遗贤“为标榜,求贤若渴。下则以文章诗赋相砥砺,孜孜求进。上行下效,蔚然风行,从而出现人才辈出的局面。这一现象
A.厚植了隋唐繁盛的社会基础B.使社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氛围
C.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出现D.主要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完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他参加了中国社会史大论战。当时,他深感旧有文献之不足,且难征信,认为须得“找寻第一手的资料”。他首先借到了罗振玉编的《殷墟书契前编》。虽然对甲骨文一字不识,但他以异乎寻常的勤奋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从入门书看起,全靠自己摸索。就这样,仅用了两三年时间,研究成果一部一部地出版问世。《甲骨文字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郭沫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把甲骨文研究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两周金文辞大系》中所确立的中国青铜器研究体系,特别是这部巨著所开创的一整套崭新的铜器断代方法,是他在考古学领域最重要的建树。郭沫若是利用甲骨文、金文对中国古代史进行马克思主义解释的开拓者。1930年他出版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部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摘编自王戎笙《开辟古史研究新天地的郭沫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沫若在史学研究方面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沫若在史学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0 . 《南京条约》第五条的中文本写道“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圆,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代为偿还。”而英文本中表达的意思是,由于商行多有欠款于英国臣民,中国皇帝同意付额三百万银圆于英国政府。据此推知,《南京条约》的中文本意在
A.避免中英冲突激化B.美化英国掠夺行径
C.表面维护清朝皇权D.淡化条约侵略实质
2022-05-31更新 | 53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