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德教育主张

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操心也危,虑患也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主张为官行政,必须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也重视教化”“化民成俗,重视的道德规范的作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道德教育上,道家认为道德是自然存在,呼吁为官者应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百姓,要顺人之心,顺物之性,无为施政,不扰民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道家以政不扰民作为行政者最重要的道德要求。道家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是慈、俭、不争,这里包含着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一系列社会道德规范。

——摘编自邹强、王松《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儒家和道家有关道德教育的主张。
2022-05-08更新 | 34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民族站得住或站不住,就要看民族自觉心的强弱何如。所谓自觉心,最要紧的是觉得自己是“整个的国民”,永远不可分裂不可磨灭。

……我们断断乎不肯自己看轻了自己。确信我们是世界人类的优秀分子,不能屈服在别的民族底下,这便是我们几千年来能够自立的根本精神。

……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会自动,自然会自立;一个人会自立,国民里头便多得一个优良分子;个个人会自立,国家当然自立起来了。

……国民志气一旦颓丧了,那民族便永远翻不转身来。……只求国民别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要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我们今天替国家做满十岁的头一回整寿,看着过去的成绩,想起将来的希望,把我欢喜得几乎要发狂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1010日双十节天津学界全体庆祝会讲演)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30更新 | 33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材料   宋教仁是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人物。留日期间,宋教仁研究了欧美及日本的政党活动和政治制度,并翻译了《俄国制度要笔》等书籍。宋教仁认为立宪政治,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民国成立后,各阶层、团体纷纷成立政党,最多时多达 300余个,各政党表态支持政党政治。在此浪潮下,宋教仁将他的立宪政治思想投入到政治实践中。宋教仁最初主张总统制,表示美利坚合众之制度,当为吾国他日之模范,但在修复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时,则坚持责任内阁制,即由国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内阁执政。为实现宪政,宋教仁积极投身于组建国民党的活动中,在他的充分准备下,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选举中获得了多数席位。1913年,宋教仁在准备赴京组织国民党内阁时被暗杀,他的宪政主张也随之化为泡影。

——摘编自周其厚《试论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教仁宪政主张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教仁的宪政主张。
2022-06-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急需一笔贷款来巩固其统治,于是向英、法、德、日等六国提出贷款要求,后者同意向袁世凯贷款,但前提是中国政府拿盐税收入作抵押。1913年盐务稽核所的建立是中国盐税主权丧失的主要标志。民国初期,北洋当局公布了盐税改革章程,增添了正税、截留盐税和各类附加税。这次盐税改革不但没有去除积弊,反而造成了盐税制度的混乱状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为了取信于异邦财阀,承担了北洋政府期间的外债。为了摆脱经济贫瘠的局势、填补财政赤字、均衡预算,南京当局不断地向英美等国乞贷。旧债加新债,使得债台越筑越高。1927年,古应芬取消盐务稽核所,由财政部设立盐务处,后更名为盐务署,掌管全国盐政。孙科继任财政部部长后,保留盐务署并恢复了盐务稽核所,同时改变了由外国人掌握实权的现象,使职员全部由华人构成。1928年,南京政府提出了统一税率的主张,后又提高了盐税。19315月,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颁布了《盐法》,涉及改革运销、统一税率。1934年,南京政府的盐税收入已经达到两万零六百七十万元。从1927年到1936年的盐税收入增长了十倍。

——摘编自纪秋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盐税改革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盐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盐税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2-04-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是中国家训的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时期的家训(节选)简表

家训名称作者内容
《帝范》
《戒皇属》
李世民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夫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杨氏祖训》杨万里男子以血汗为营,女子以灯花为运。栽苎种麻,助办四时之衣食,耕田凿井,安排一岁之种储。
《女论语》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分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和柔、守节共十二章。
《居家杂仪》司马光居闲无事,则侍于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执事必谨。言语应对,必下气怡声。父母舅姑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
《童蒙训》吕本中主要讲述了尽孝、明礼、诚信、风节、仁慈、谨慎、庄重、勤劳等方面的道德要求。
《示儿》陆游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

——据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宋时期家训文化的繁荣加以评析。
2022-05-31更新 | 36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任命“伊犁将军”,主要职能包括统率驻军、考察官吏、屯田置牧、核征赋税、管理台卡,巡边守土等藩属事务,在这一体制下,根据新疆各地区不同情况,分别实施了三种制度。第一,郡县制度。实施地区为北疆各地及南疆东部,内地人民移居较多,居住的汉、回等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上,都与同期内地各省区汉、回农民基本相同;第二,伯克制度。实施地区为新疆南路地区和伊犁地区的维吾尔族中,清朝政府实行了“齐其俗,不易其宜”的民族的政策,在因袭其旧有制度的前提下,对伯克制进行了改革,伯克由世袭制而改为流官,厘定品级,受各驻扎大臣的监督;第三,札萨克制度。实施地区为哈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中,以及哈萨克、蒙古族游牧民社会,封王赐爵,统治其属民。理藩院和派驻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员,层层管理,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严密的政治统辖网络,一套成熟的行政管理体系已完备。

——摘编自张文灿《清朝治理新疆的民族政策评析》

材料二   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是西部的开发和治理,面对广袤而肥沃的土地,获取经济利益成为长途跋涉的直接动力,1862年美国颁布《土地法》,美国的土地政策刺激移民渗入,加快了西部的开发……在推进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如何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移植到西部,是美国边疆治理的重要目标,1789年美国宪法规定,新建各州必须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美国西部开发过程中,民族问题涉及到土著印第安人和非欧洲移民,美国政府推行“熔炉”理论,强调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与新的移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新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边疆治理的历史经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点
在江南,原本以政府内贸、东亚外贸为主体的商品经济,经过鸦片战争后渐渐转化为欧美国家外贸经济占据重要份额的经济形态,这更加凸显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特征,而非消减
1840年以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虽然江南等特定区域仍然具有庞大的内贸经济基础,以及和东亚、东南亚外贸联系,但仍属于封建经济的附庸。鸦片战争后,受到欧美外贸经济的影响,江南地区才出现“半封建”的商品经济、外贸经济

——整理自瞿骏《中国近代通史教学的“知常”与“察变”》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态度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部分学者这样评价明治维新“:天皇制绝对主义是……代表绝对主义封建反动的一面。”关于以地税改革为中心的土地制度的变革,他们认为,改革后的地税仍是封建地租,只不过缴纳的对象由领主变为国家,地租的形式由实物变为货币而已。他们认为,“新地税的性质,在本质上和农民耕种领主的土地被征收封建贡租完全一样”。但是,众所周知,新的地税被政府用来兴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变成了对华族和士族的支付公债,促使其转化为工商业金融资本,起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以地税为主的财政收入,被大量地用于修建铁道和船只,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土地的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具有了自由身份,使农民大批破产转化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者,有利于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敬秀《明治维新性质再辨析》

(1)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中地税改革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治维新时地税改革的成效为例,简要评析明治维新中的“天皇制绝对主义”。
9 . 古代罗马法

材料一   公元212年,罗马统治者授予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自此拉丁人、异邦人与罗马人的身份差别不复存在,除奴隶外,在自由民之间已经实现了平等。罗马外事裁判官在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首先从罗马法与外国法中寻找共同规则,当没有这种共同规则时,“则尽可能地从各种不同的规范和制度中提取比较简单的内容,去掉各民族特有的成分”,两者共同构成了万民法的内容。受希腊哲学和自然法思想影响,罗马法不仅在微观上为未成年人、妇女、被收养人等提供了具体保护,而且在宏观上形成了一些影响后世的法律制度,比如监护制度、优先权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等,彰显了法律对实质正义的追求。

——摘编自吕岩峰等《罗马法之国际私法论纲:“适当——和谐论”的维度》

材料二   11~13世纪被称为中世纪盛期,其典型特征是因人口的增长和商业的复苏而带来城市生活的繁华。在此基础之上,国家政权也开始逐渐从封建化的过程中摆脱出来,朝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方向发展。面对这一新形势,欧洲各地此前一直都在使用的适应农业社会需要的地方习惯法,逐渐不敷使用。与习惯法不同,罗马法原本就是一部城市法典,是适应城市生活而指定的,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有关商业的立法,因而可以直接为欧洲各地新兴的城市所借鉴和使用。而且,对于新发展起来的王权来说,罗马法中所具备的皇帝谕令也有助于推动中央集权的发展,因而罗马法的推广也得到了他们的积极鼓励。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立法所体现出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得到推广的原因。
2022-05-23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部分校2022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延续了“皇权不下县”的治理方式,基层出现正式的政府权力,而乡绅的隐形的、没有合法的权力外衣的“权力”也在发挥着治理的作用。这就导致了在早期的“自治”观念的传播过程中,许多理论家将中国的乡绅治理视作“自治”。

在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就把基层自治看成变法图强的有效措施.试图自上而下地去推行,从而实现国家政治的改革。在北洋政府时期,由于各地军阀不一,“自治”甚至成为各地军阀称霸一方的重要理论武器。强调和突出“民主”权利的“自治”观念虽被传扬,但在实践中缺乏具体的实施环境和文化土壤。

材料二   随着清政府的倒台,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逐渐被打破。1926年,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农村自治的主张,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武装团体、独立经济利益的地方自治机关,打击介于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豪绅势力以及宗族势力,从而明确政府在地方上的权威。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工农革命的过程中,所到之处皆进行土地改革,帮助农民从地主手中夺取土地,在打击地主、赢得革命群众基础的过程中,也消除掉了这一介于基层农民和政府之间的第三方力量,然后通过鼓励基层百姓选举干部、建立基层政府。如此一来,政府的权力也就在最广大的基层开始扎根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风雪《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与“自治”观念的中国化》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晚清至北洋军阀时期中国基层自治的特征。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存在方式,并简要评析。
2022-03-15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