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2 . 下列对《1950—195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简表(单位:亿元)》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     
A.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中外贸易总额持续快速增长B.中外贸易总额受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影响
C.中苏建交使得两国贸易发展始终处于上升趋势D.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到西方国家与我国的贸易
3 . 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
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根据唐代官方的漕运数据统计,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官仓所收米粮以河南、河北的漕粮为主,关西(含关中)河东(山西)次之,淮南、江南仅居第三位。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仍在北方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运河漕运受到阻碍D.粮食仓储体系完备
5 . 表1所示为两组唐代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表中数据最适于研究唐代(     
贞观十三年(639年)10道统领府358州1551县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统领府328州1573县

A.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B.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C.国家由强盛走向衰落D.监察制度的逐步完善
2022-12-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中国”多为“中央之国”之意,乃天下的“中心”,“中国”的周边则居住着“四夷”或“四裔”,是王朝的边缘。“中国”与“四裔”共同组成了王朝。清顺治、康熙两朝将自己定位为入主中国,他们是赶走“闯贼”,取代明朝成为中国的统治者。雍正帝则对在传统大一统观下如何构建满洲与中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辨析,并将清统治者“入主中国”的理念向“我本中国”的理念转变推进了一大步。综观雍正皇帝对于满洲与中国关系的理论体系主要基于三大方面:一是“华夷一家”“我本中国”;二是“清朝即中国”;三是有德者君天下,“夷”也可以统“华”。

——摘编自武沐、杨博皓《明清两朝中国观对比研究》

材料二       清前期统治者对中国民族关系思想的完善与总结还体现在“恩威并用”思想上。以《四库全书》为统计蓝本,着重统计了“恩威并用”以及与其相似的概念在《四库全书》中出现的次数。其中“恩威并用”共出现88次,约有一半的记载来源于清代文献;“剿抚并用”出现44次,清代文献有40次:“剿抚并施”出现14次,清代文献出现12次;“剿抚兼施”出现39次,全部出自清代文献;“剿抚并行”14次,全部出自清代文献。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与“恩威并用”这一概念相似的一些提法大多数出自清代文献。

——摘自崔明德、陈铭浩《清前期民族关系思想刍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两朝在“中国观”认识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恩威并用”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2-12-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选科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1952年新中国有关经济的部分数据统计。据此判断,新中国(     
人均GDP全国城乡人均储蓄存款国家外汇储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城镇职工年均工资收入
119元人民币1.5元人民币1.09亿美元57元人民币445元

(以上数据为1955年币制改革后的人民币单位,数据是采用的国家统计局折算数据)
A.发展重工业是当务之急B.工业化建设的资本积累严重不足
C.应当积极发展对外贸易D.已经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任务
8 .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石油大会战,大庆地区开始了城市化演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4月的统计,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人员已达4万多,其中总工程师、总地质师、大学教授、工程师和地质师等各类工程技术干部达1000多人。参加会战的大多数人员成为大庆地区城市化演进过程中最早的一批永久居民。

表:19604月全国各地参加石油大会战人数一览表

人员单位分布松辽玉门四川北京新疆青海银川高校黑龙江解放军总计
人数5644629923951491831132016881116092947949705

注;数据出自《大庆市志》[M].大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南京出版社,1988.

材料二   随着石油开发地域的不断扩大,职工家属不断来到大庆,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人口迅速增加,居民点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形成了工人镇、中心村、居民村三级城镇体系,人口达70.95万。19791214日,大庆建市后,正式开始了有计划地调整矿区建设总体布局,出台了大庆第一轮总体规划,有效地解决了城镇建设与油田生产之间的矛盾,引导城镇居民点建设由高度分散向相对集中发展,以促进大庆由矿区建设向城镇建设转变。

材料三   随着30多年的石油开采和城市建设,大庆市已经今非昔比,依赖于石油产业的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大庆市的文化、教育、科研产业也在同步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备。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经济上占比增加。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城镇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极大的减少了大庆城市化进程中分散式空间布局的影响,促使了各个城镇和中心村的协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材料一、二、三摘编自张满《大庆城市化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庆地区城市化演进过程中第一批永久居民的构成特点,这对大庆城市化演进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以后大庆建设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大庆建市以来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9 . 下图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统计
内容1960年1980年
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7.1%9.4%
国民生产总值1861亿美元19118亿美元
年人均收入138美元1003元
工农业比重工业24.8%39.4%
农业30.9%17.4%
A.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受到冲击B.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C.民族独立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两图为某研究者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的样例数据进行统计的1949—1966、1977—1991两个历史时期传记书目题材、人物类别占比图。



图4

图5

材料二1992年以来出版的人物传记,按题材范围、传主的身份统计,共计26702种。其中,欧洲人物3906种、美洲人物2784种、历史人物2616种、……马恩列斯毛邓等领袖人物772种、军事人物685种。此阶段传记出版除了常规的历史人物、政治人物高企外,财经、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医疗卫生等人物喷涌而出,明星类传记也非常突出。涉及世界他国的人物题材数量极其丰富,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传记人物数量达7335种,占整个传记书目抽样数据近三分之一的比例。

——王宏波《传记出版与社会变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4、图5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2年以来人物传记类出版物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